下图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在经度上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源生产总量移动幅度最大,说明能源生产东西差异减小最慢
B.GDP重心继续缓慢向东移动
C.三个指标的重心都在向偏西移动
D.1987~1991年期间,三个指标重心最为接近,说明我国东、西部已无差距
【小题2】从总体趋势来看,在东西方向上,能源消费重心走势趋向于GDP重心。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耦合,说明
A.我国GDP增长中能源成本较大
B.我国GDP高的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C.我国能源供需地区不平衡的状况已基本解决
D.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以西,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富的国家,探明占有全球的1/3以上,被称为“铜的王国”。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智利的中部和北部,有一条斑治铜矿化带,斑岩铜矿是目前世界铜矿中最重要的矿体类型,它主要是由于陆地上的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而成,铜矿体主要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材料二:据海关统计,2017 年智利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都有较大的增长,中国对智利出口的产品主要为机电、轻纺、塑料制品、家电等、从智利进口的产品主要为铜、纸浆、铁矿砂、葡萄酒、鱼粉和水果等。


(1)分析智利钢矿资源丰富的原因。
(2)智利常规能源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产企业的发展,政府已经批准了新的能源战略,目标为到2035年50%的电力来自新能源。推测其可以发展的新能源种类,并说明理由。
(3)近年来,智利的渔业、林业、水果等农产品出口比重在不断上升,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智利这一贸易战略的合理性。
(4)板括智利对中国贸易的主要特点。分析中智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前景。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能源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下表是“美、中、日、德四国能源消费构成表”(2012)。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能源消费
A.石油消费总量最少B.水电消费总量最少
C.以清洁能源为主D.煤炭消费比重大
【小题2】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应积极开发利用
A.煤炭、石油B.核能、水能C.石油、天然气D.煤炭、水能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承载力高B.能源需求量减少
C.森林覆盖率较高D.产业结构轻型化
【小题2】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C.竭制煤炭开采,发展第三产业
D.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规划的六大经济走廊中第一个由三国首脑批准落地实施的经济走廊,它与我国“东北振兴”、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远东开发”和蒙古“草原之路”等战略高度契合,是我国资源型城市寻找接续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供给最近便、最安全的理想保障区域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潜力市场。蒙古国地势高峻,地貌复杂,西北部多为高原山地,东南部多为戈壁平原,俄罗斯远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广布。中蒙俄高铁是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陆路国际大通道的战略突破口。下图为中蒙俄东线和西线高铁规划示意图。


(1)指出中蒙俄高铁西线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
(2)分析中蒙俄高铁西线在蒙古段走向选择的主要原因。
(3)简述中蒙俄高铁东线修建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4)说明中蒙俄高铁建设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国内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有望开工建设,这是继俄罗斯、美国等国之后又一实现该技术的国家。海上浮动核电站(如图)也被称为海上移动“充电宝”,是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国家,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
A.加拿大B.印度尼西亚C.冰岛D.尼日利亚
【小题2】与陆上核电站相比,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是
A.机动灵活,发电量大B.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
C.适用范围广,建设难度小D.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小题3】美国核工业界一直在寻求建造一种模块化的小型核电站满足美国阿拉斯加地区能源的供给,他们认为这些小型核电站应该建造在地下。主要原因是
A.建造在船舶上所需要的成本高B.为了有效防止恐怖袭击
C.有利于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D.阿拉斯加地区海冰广布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德国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分为北部波德平原、中部中德山地和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德国除煤炭和钾盐外,矿产资源贫乏,原料供应和能源很大程度依赖进口。

材料二:二战后,德国以大规模内需为主导的恢复性建设,为能源工业、钢铁工业、建筑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工业成为德国当时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点发展了微电子技术、机械—电子技术、光—电子(复合)技术、生物技术、宇航、海洋开发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其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等,从而使微电子技术成为德国新兴的支柱产业。


德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

第二

第三

1960年

5.5%

53.5%

41%

1970年

3.9%

57.6%

38.5%

1980年

2.2%

44.8%

53%

1990年

1.29%

33.2%

65.57%

2001年

0.98%

28.86%

70.16%

2005年

0.96%

30.43%

68.61%

 

 
(1)分析德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二战后至1970年德国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主要承接了美国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的转移,分析这段时期德国承接美国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1970年后德国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钢铁、纺织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请运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原理,阐述这一阶段德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
①资源丰富②农业基础好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④市场需求量大⑤开采条件好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⑤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铝土矿B.石油
C.天然气D.石灰石
【小题2】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A.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B.提高能源的附加价值
C.缓解了水资源不足的压力D.促进第三产业合理发展
【小题3】山西省利用煤炭发电的目的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D.减轻山西省的环境污染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