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 能源的分类
- 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 海河流域的整治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小题1】山西省资源丰富,煤炭产量大,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 B.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
C.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过大 | D.煤炭质量不高 |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
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小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哪一条( )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传统海洋天然气加工是通过海底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陆地上的工厂中进行处理、液化和储存,再通过专用设备运输。浮式液化天然气项目相当于将岸上天然气液化工厂安置于船上,是集海上天然气石油气的处理、液化、储存和装卸为一体的新型装置。莫桑比克有着丰富的海洋天然气,尚未规模化开发,近年来,在接受国际援助的同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目前正与中国合作建设大型浮式天然气项目,开采海洋天然气资源。
(2)分析莫桑比克海洋天然气开发规模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
(3)简述中莫合作建设浮式天然气项目对我国的意义。
(4)预测海洋环境和气候对项目建设和工程人员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
B.南多北少 |
C.北多南少 |
D.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 |
A.科技 | B.市场 |
C.交通 | D.政策 |

【小题1】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大力发展畜牧业
⑤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⑤ | D.②④⑤ |
材料一:图甲为我国某地区简图。

材料二:甲图中的丙是青海省共和县,该县南部的塔拉滩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131万立方米。2011年以来,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态势。同时,植被恢复会降低光伏发电效率和增加园区灾害风险,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丙),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材料三:图乙为上图甲中甲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图丙是材料二中牧羊业示意图。

(1)甲山脉北侧城市数量较多,而南侧城市数量较少,结合材料予以合理解释。
(2)分析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
(3)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
(4)分析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

【小题1】两个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 | B.城市化水平高 |
C.水资源丰富 | D.为重化工业基地 |
①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②石油和核能利用所带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③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产值的耗煤量增大 ④该工业区生产结构多元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 D.停止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
材料一 山西能源基地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山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成为影响经济和就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山西的煤炭行业压产能、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
材料二 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水土流失严重,试分析其自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分析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好处有哪些?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
读下图,回答下题。
1. 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
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 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
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 | 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 |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炭资源总量大,但分布不均 |
B.贵州省全省范围内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
C.煤炭资源分布格局总体上北多南少 |
D.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四省区最集中 |
①西气东输 ②南水北调 ③西电东送 ④新能原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A.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 | B.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
C.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 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