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黑龙江省、上海市、湖北省、西藏自治区四省区 2015 年的产业结构和人均 GDP。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表中四地,代表西藏自治区的应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从区域发展阶段看,四地中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是
A.甲B.乙C.丙D.丁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某省区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属于山地型高原地貌;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气候、地形条件杂糅在一起,注定了其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的多元性”,文中描述的省区可能是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小题2】上文描述的省区,其地理环境交错复杂,表现在
①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②平原地区向山地过渡 ③农耕区向牧区过渡   
④湿润区、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干旱区过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小题3】图中甲、乙、丙、丁所在省区菜系与地域文艺风格各有特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省种植业发达,菜系以清淡酸甜为主要特点
B.乙省菜系源地文艺特色是长调牧歌
C.丙省菜系原料以生猛海鲜为主,麻辣著称
D.丁省菜系源地的文艺风格显现温婉清丽的特点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岸线纵深度指海岸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向海推进或向陆后退的水平距离。一般将向海推进的岸线纵深度数值记为正,将向陆后退的岸线纵深度数值记为负。读中国沿海省市(区)岸线纵深度变化示意图(台湾资料暂缺),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推测
A.澳门位于海湾内,岸线纵深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小
B.2000t- 2007年海南省岸线总体上向海推进
C.1990~2000年南方省份岸线向陆后退距离比北方小
D.黄河人海水量大量减少,使山东省岸线纵深度为正
【小题2】2007~2012年天津市岸线纵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河泥沙大量淤积B.天津市滨海新区和临海工业区的开发
C.全球海平面上升D.温带风暴、潮汐等引起的海浪侵蚀
【小题3】天津市岸线纵深度总体变化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土地面积增加,便于组织工业生产
B.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C.淹没沿海低地,加剧人地关系紧张
D.海水倒灌,加剧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不同,这充分说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桑蚕基地 ③矿产资源开发基地 ④大豆生产基地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小题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少
B.长江中下游平原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中下游平原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条件差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四幅农业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 耕种   乙 收割 丙 割胶   丁 放牧
(中国北方) (美国中部) (马来西亚) (中国内蒙古)
【小题1】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小题2】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业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C.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是
A.气候B.地形C.洋流D.植被
【小题2】以下省区全部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新、青、陇、宁B.新、青、藏、内蒙古
C.新、藏、滇、甘D.藏、内蒙古、陇、宁
【小题3】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显示在我国南北方覆盖面积均较大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的地区B.非季风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
【小题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的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土壤含盐高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降水多,对土壤盐分有稀释作用
D.耕作方式不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3)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根据下图中甲、乙、丙的数值,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
B.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地区
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
D.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乙
【小题2】乙省区所在的地区,其特点有
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粮、棉、油的重要产区③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区 ④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我国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新疆绿洲农业分布示意图
(1)图中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中,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 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 农产品主产区;水稻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    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 
(2)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
   主产区
项目    
长江流域
河套灌区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
 
 
 
(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