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两地区图,分析回答有关回答。

(1)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甲 气候,乙 气候。
两地气候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2) 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河流属于 (外、内)流河。
(3) 乙地向北美地区输出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应当是 。有关该地区由于石油泄漏引发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4)甲地所在区域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分析种植此经济作物的区位条件:8分

(1)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甲 气候,乙 气候。
两地气候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2) 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河流属于 (外、内)流河。
(3) 乙地向北美地区输出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应当是 。有关该地区由于石油泄漏引发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
B.引起水体放射性污染 |
C.引起水体盐度异常增高 |
D.造成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所涉及到的甲、乙、丙三个国家中,地方时差最大的是 ,人口最少的国家是 。(填写国家名称)
⑵丙国的气候与甲国相比较,最突出的特征是 显著。
⑶丙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
⑷丙国最大的渔场是 。形成原因: 。
⑸试分析丙国经济发展的条件。

⑴图中所涉及到的甲、乙、丙三个国家中,地方时差最大的是 ,人口最少的国家是 。(填写国家名称)
⑵丙国的气候与甲国相比较,最突出的特征是 显著。
⑶丙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
⑷丙国最大的渔场是 。形成原因: 。
⑸试分析丙国经济发展的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图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位于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800米,下表为该地l、7两个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1)试分析维多利亚湖盆与爱德华湖湖盆在成因上的不同点。
(2)B月最可能是1月还是7月?分析甲A、B月份降水量差异大的原因。
(3)比较甲与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材料一:下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图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位于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800米,下表为该地l、7两个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1)试分析维多利亚湖盆与爱德华湖湖盆在成因上的不同点。
(2)B月最可能是1月还是7月?分析甲A、B月份降水量差异大的原因。
(3)比较甲与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甲和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

(1)阐述甲所在国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比较甲和乙的气温差异,并分析气温出现差异的原因。
(3)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甲和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

(1)阐述甲所在国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比较甲和乙的气温差异,并分析气温出现差异的原因。
(3)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利马(秘鲁首都)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小题2】丁地位于赤道附近,但年平均气温仅为13~14℃,主要原因是

【小题1】与乙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
B.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
A.受沿岸寒流影响 |
B.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 |
C.地处热带丛林,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 |
D.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雨天多,云雾多,太阳有效辐射量少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区域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城市的气候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②所示城市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甲、乙、丙、丁四城市的气候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乙—④丙—③丁—② |
B.甲—③乙—①丙—②丁—④ |
C.甲—④乙—②丙—①丁—③ |
D.甲—②乙—①丙—③丁—④ |
A.洋流 | B.地形 | C.海陆位置 | D.太阳辐射 |
(加试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为非洲南部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

(1)与周边地区比,乙地的地势较 (高或低),说出判断的理由。
(2)比较甲、乙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分别说出甲、丙两地的多雨季节,并简析其原因。
(4)丁地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简析导致其发生的自然原因。
材料一:图1为非洲南部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

(1)与周边地区比,乙地的地势较 (高或低),说出判断的理由。
(2)比较甲、乙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分别说出甲、丙两地的多雨季节,并简析其原因。
(4)丁地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简析导致其发生的自然原因。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要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发展 |
B.区域发展应开发与治理并举 |
C.中国发展不属于区域发展 |
D.区域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注重环保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度大致平行 |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下列地貌单元中土地利用不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小题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
A.地形差异 | B.海陆位置不同 | C.纬度位置不同 | D.山地阻挡作用 |
A.青藏高原 | B.天山山地 | C.黄土高原 | D.内蒙古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