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持续消融,人们开始开辟北极航道。特别是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建后,走北极东北航道成为常态。中俄计划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开展北极航道合作,使白令海峡成为北方的“马六甲”。

材料二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中俄合作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地处北极圈内鄂毕湾西侧的亚马尔半岛。半岛地表60%为沼泽和湖泊,平均海拔50米,沿海大部是低平的沙岸。冬季寒冷而漫长,永冻层厚度达300至50米,暴风雪天气频繁。液化天然气工厂由多个模块构几个国家建造,现场组装。中国企业承担了85%的模块建造,还参与了钻机和具有破冰功能的运输船的建造。我国企业承建的模块,钻机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运抵亚马尔,用时16天左右,比走传统航道缩短近20天,伴随着该项目的投产,俄罗斯天然气的产量将增加2.5倍,开采液化和海洋运输实现了技术升级,每年可向我国稳定供应400万吨液化天然气。

材料三  “北极航道”及“亚马尔半岛位置”图。

(1)指出亚马尔天然气项目建设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2)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于中俄两国是双赢的选择,亚马尔天然气项目是“共建、共享”的鲜明例子,分析亚马尔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对中俄产生的积极影响。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中俄两国政府签署的《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提到,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线路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相对西线的优势为
A.天然气开采成本较低B.地形平坦,管线建设成本低
C.天然气气源相对充足D.劳动力充足,管线建设成本低
【小题2】下列有关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对我国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B.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C.将彻底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D.拉动管道沿线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4年5月16日,山东省规划设计的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和榆横—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三条新通道全部获国家批复,“外电入鲁”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到2017年三条输电新通道全部建成后,可新增省外来电1 800万千瓦时左右。读“外电入鲁”通道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外电入鲁”是由于山东省(  )
A. 能源匮乏 B. 经济发达,能源耗费多
C. 距离电力输出地近 D. 酸雨危害日益严重
【小题2】“外电入鲁”使山东省(  )
A. 能源结构更趋合理 B.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
C. 硫氧化合物排放量增多   D. 电力生产成本加大
【小题3】“外电入鲁”使内蒙古、山西等电力输出地(  )
①运输成本加大
②经济效益上升
③物流费用上升
④基础设施改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

读图,回答下题。

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甲表示内蒙古,乙表示北京,则箭头①表示的区域间调配的资源不可能是
A.稀土矿B.火电
C.煤炭D.水资源
【小题2】我国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9.近年A、B两国加强资源跨区域调配,据图7判断所调配的资源可能是
A.水资源B.木材C.石油D.煤炭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工程近期供水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
据大河报报道:自古以来,长江和黄河各自奔流不息,互不相犯。昨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的贯通,在黄河下30多米,一条长达4.25公里的隧洞打通,这意味着,2014年,长江水可以通过隧洞从黄河下面流过,给京津等缺水地区供应长江水。穿黄工程被誉为“高、精、尖、难、险”工程的化身,被称为“咽喉工程”,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可资借鉴。在挖掘竖井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攻克了76.6米超深地下连续墙,解决了55米超深地基加固等技术难题,无论是大小还是深度,都属国内第一。
(1)南水北凋工程实现了长江、 、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联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2)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者考虑了地下隧洞和架空渡槽两种方案,最终选择了地下隧洞。请比较二者的优缺点。
方案
是否占空间
受自然因素影响程度
是否影响航运
成本高低
地下涵洞
 
 
 
 
架空渡槽
 
 
 
 
 
(3)南水北调的目的地之一是华北,华北的气候类型为 ,容易出现   旱,土地常会因为不合理灌溉而导致    ,请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2014年春节过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遭遇招工难,企业在普遍提高薪酬待遇之后仍然“一工难求”。下图是“我国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民工就近就业
B. 农民工技能普遍提高,回乡进行自主创业
C. 招工难一定程度上促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型
D. 企业的劳动保障、社会福利和配套服务等有待提高
【小题2】图示三个示范区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对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和GIS B. GPS和GIS     C. 数字地球 D. RS和GPS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出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4分)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该工程对北京的影响。(6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37.(19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供水,沿线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

(1)M为某省会城市,分析该市所在省份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11分)
(2)N河为长江的重要支流,简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N河流域的有利影响。(8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