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1)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草地、森林之间最有可能的数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2)图中反映了人们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即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措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主要有哪些?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1)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草地、森林之间最有可能的数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2)图中反映了人们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即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措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和______。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主要有哪些?
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正确的划“√”,不正确的划“×”。
①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 )
②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
③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
④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
①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 )
②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
③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
④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由于拦水筑坝,使下游来水减少80%以上,自然环境急剧恶化。塔里木河流域曾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原始胡杨林,由于缺水,一片片的胡杨林衰败枯萎死亡。据统计,中下游胡杨林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580万公顷锐减至152万公顷,沙化面积从66%上升到80%以上,干旱、大风、沙尘暴逐年增多,无霜期缩短,自然灾害显著上升。内蒙古境内黑河流域上游的开发利用规划,也是由于只看到局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造成了下游大范围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曾是中国西北边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林草丰茂,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一片富庶之地。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上游建坝拦水,西居延海首先干涸,到20世纪90年代东居延海也彻底干涸,额济纳绿洲面积从6 400平方千米锐减到3 200平方千米,戈壁沙漠增加了460多平方千米,1 700多万亩的梭梭林仅剩下300万亩的残林。胡杨林也以每年1.2万亩的速度消亡。由于荒漠草场植被大面积地减少,过去30年才发生一次的沙尘暴,在2000年春天竟然出现了19次之多,成为影响我国北方的一个沙尘策源地。由于荒漠化的发展,很多地方失去了生存条件,出现了大批生态难民。好在塔里木河流域和黑河流域正在采取措施开闸放水,情况开始有所好转。根据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和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材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材料中揭示的各类环境问题如果继续发展,将不会导致( )
【小题2】材料中揭示的环境问题如果按发生的地理空间划分,属于( )
【小题1】根据材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材料中揭示的各类环境问题如果继续发展,将不会导致( )
A.酸雨 | B.生物多样性减少 |
C.土地荒漠化 | D.人口迁移 |
A.农业环境问题 |
B.工业环境问题 |
C.区域性环境问题 |
D.全球性环境问题 |
和谐论观点的主要思想是( )。
A.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地地理环境的性质 |
B.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变化长期适应 |
C.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关系得到协调发展 |
D.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语文教材上看到“河伯娶亲”的文章,感到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他们搜集资料,探讨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程。
材料一:“河伯娶亲”
战国时期,魏国漳河年年泛滥,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地流行着一种恶俗:居民们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奉献一位年轻的女孩,给河伯当老婆,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但是漳河依然年年泛滥成灾,危害人民。后来,漳河边来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西门豹,他了解了河伯娶亲的真相后,就设计把那批鱼肉百姓的乡绅、里正统统扔到河里,并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从此,漳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材料二: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培根认为,当你能够认识自然,并掌握自然规律时,你就可以成为命令自然的不可抵抗的力量。
材料三:100多年前,恩格斯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河伯娶亲”体现出当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门豹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使两岸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体现出哪一人地关系思想?( )
(3)培根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则材料所主张的人地关系你最支持的是材料__________,为什么?
材料一:“河伯娶亲”
战国时期,魏国漳河年年泛滥,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当地流行着一种恶俗:居民们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奉献一位年轻的女孩,给河伯当老婆,期望法力无边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残害人民。但是漳河依然年年泛滥成灾,危害人民。后来,漳河边来了一位贤明的地方官西门豹,他了解了河伯娶亲的真相后,就设计把那批鱼肉百姓的乡绅、里正统统扔到河里,并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从此,漳河两岸的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材料二: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培根认为,当你能够认识自然,并掌握自然规律时,你就可以成为命令自然的不可抵抗的力量。
材料三:100多年前,恩格斯曾经提醒过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为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河伯娶亲”体现出当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门豹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使两岸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体现出哪一人地关系思想?( )
A.人定胜天 | B.因地制宜 |
C.天命不可违 |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4)三则材料所主张的人地关系你最支持的是材料__________,为什么?
《管子·地员》中提到“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齐民要术》中讲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思想都主张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
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
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改造和战胜自然 |
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 |
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完全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 B.人类中心论 |
C.人地相关论 | D.人地伙伴论 |
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论述,你认为合理的是( )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自然原因 |
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非常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小题大做 |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某些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