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环境问题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广东

●●

●●

●●●●

四川

●●●

●●●

新疆

●●●

●●●●

 

M

●●●●

●●●●

●●

 

 
【小题1】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A.I类、Ⅱ类、Ⅲ类、Ⅳ类B.Ⅱ类、Ⅳ类、I类、Ⅲ类
C.Ⅱ类、l类、Ⅳ类、Ⅲ类D.Ⅳ类、l类、Ⅱ类、Ⅲ类
【小题2】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西藏B.安徽C.山西D.黑龙江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开垦土地、单产增加B.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小题2】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农林牧综合治理
C.大力发展工业D.扩大耕地面积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对人地关系思想越来越重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人地关系思想正确的演变历程是
①人类中心论 ②地理环境决定论 ③人地伙伴论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③→①D.②→①→③
【小题2】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①在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②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③荷兰人围海造地 ④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大量增加私人汽车等交通工具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小题3】下列有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B.经济持续发展要求经济数量增长,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
C.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D.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发展中国家应比发达国家承担更多功能的责任与义务
【小题4】下列环境保护主题中主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B.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C.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采猎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识。
当前题号:4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读图,回答下题。     

(1)该农庄作物为畜禽提供____,畜禽粪、尿为沼气池提供_____,沼气池为农户提供___,同时沼渣、沼液为作物提供______。由此可见该农庄生产过程体现了________原理,是一种________农业。
(2)结构示意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简要分析该农庄生产模式的重要意义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人类社会演化”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右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左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下列问题属于左图中箭头①引起的是________,属于箭头②引起的是________。
A.太湖蓝藻污染B.海洋渔业产量下降C.野生华南虎踪迹难觅D.山西某地儿童铅中毒频频发生 E.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枯死F.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说,“十一五”以来,中国单位GDP能耗已累计降低13%以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直接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能源资源相对短缺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我国各行各业节能降耗运动的大力开展,充分体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
A.人口战略B.资源战略C.环境战略D.稳定战略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生活方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中表示节能标志的是
A. B.C. D. 
【小题2】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B.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
C.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D.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台风、寒潮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小题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与图中相应的环节是(  )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泾黄渭黑”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历史上出现“泾清渭浊”现象主要因为渭河比泾河(  )
A.结冰期长B.含沙量大
C.流速慢D.流量小
【小题2】从“泾清渭浊”到“泾黄渭黑”的变化反映出河流流经地区(  )
①气候变湿变暖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污水排放增多 ④煤炭储量增加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小题3】为缓解“泾黄渭黑”,河流流经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采煤炭 ②清洁生产 ③加固堤坝 ④植树种草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