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地岛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岛屿。西部和南部山地为安第斯山脉余脉,地表崎岖,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约甘山海拔2469米。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米。西部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东部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岛内主要经济活动是养羊,集中于岛的北部。
材料二 下图为火地岛及其周边区域图。
(2)简析火地岛北部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区位因素。
(3)有人提议在该岛屿上建设风能发电场。你是否赞成?试说明理由。
材料一:黑鹳善于利用气流飞行,下图为“黑鹳分布与迁徙路径示意图”。

材料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非洲萨赫勒地区降水持续偏少。随着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周边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传统游牧业不断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化,且大量土地被开垦,原本是候鸟理想越冬地的萨赫勒现在鸟类觅食困难。
(1)黑鹳迁徙路径①、②沿线自然带更替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
(2)黑鹳沿迁徙路径④、⑤飞行需借助冬季风,该季风常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_______等气象灾害。黑鹳沿迁徙路径③到达的越冬地,冬季较温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
(3)萨赫勒地区鸟类觅食困难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4)我国鄱阳湖地区是黑鹳重要越冬地,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为促进鄱阳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需采取的生态措施有_____________。
【小题1】材料中所述的“搬家”在地理学中被称为( )
A.迁移农业 | B.混合农业 | C.游牧业 | D.乳畜业 |
A.山前平原—夏季 | B.高山—春季 |
C.河谷低地—冬季 | D.沙地—秋季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非地带性现象 |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材料一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图左)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图右)

材料二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印加人的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
(1)分析古印加文明源地分布于秘鲁山区的原因。(6分)
(2)简要分析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梯田为主,用石块垒成的原因。(6分)
(3)比较a、b两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4)中安第斯山区农民仍沿用原始的耕种方式,粮食不能自给,试分析该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不利条件。(6分)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规划终于亮相,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经济发展备受关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牧业是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材料二 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示意图。
(1)甲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四个自然带。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图中②是________(自然带),④是________(自然带)。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请分析原因。
(4)近年来北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提高,你是否赞成该地大面积发展棉花种植业并说出理由。材料一:下图为中美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中美洲地区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香蕉等。
材料三:危地马拉城是中美洲主要城市之一,城市街道像棋盘方格般划分。右上图是该城 市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简述中美洲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2)图中 15°N 附近的陆地区域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说明其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3)简析危地马拉城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材料一 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的,大陆性气候是受大陆热力性质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10 ℃等。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区划图。

(1)简述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征。
(2)四川盆地能够成为我国西部唯一的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许多滨海城市,如大连、天津、青岛,甚至上海都不能算作海洋性气候,而只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3)分析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从降水方面分析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是大陆性过渡气候的原因。

【小题1】海拔3000米以下,影响甲峰南坡与乙峰北坡垂直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热量 水分 | B.地势 光照 |
C.湿度 温度 | D.地形 降水 |
①甲峰南麓以林业为主
②乙峰北麓以牧业为主
③两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④两地区以混合农业为主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材料一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N国与我国积极合作,希望缓解其粮食供应紧张问题。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材料二 “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A.水稻种植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混合农业 | D.乳畜业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地形平坦 | C.水热条件充足 | D.土壤肥沃 |
A.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 | B.杂交水稻品种及生产技术 |
C.农业科技人才 | D.优质的化肥、农药 |

【小题1】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冬小麦 水稻 | B.春小麦 水稻 | C.水稻 小麦 | D.谷子 水稻 |
①降水集中 ②土质疏松 ③开矿 ④植被破坏 ⑤垂直节理发育 ⑥地壳活动剧烈
A.①④ | B.①②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