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种农作物四大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小题2】丁地区种植该种农作物有别于其他三地的显著特点是( )

【小题1】该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咖啡 | B.棉花 | C.水稻 | D.玉米 |
A.经营方式 | B.机械化程度 | C.劳动力价格 | D.商品率水平 |
“一村一品”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一村一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截止目前,农业农村部共审核认定了 1922 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下图为我国“一村一品”村镇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分布特点是
A.南多北少 | B.东多西少 | C.中多周少 | D.分布均匀 |
A.畜牧业 | B.渔业 | C.种植业 | D.轻工业 |
读“某发展中国家简图”,回答问题。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意义。
(2)归纳该国主要城镇的分布特点。
(3)评价该国南方地区发展铝土冶炼工业的合理性。
(4)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国建设水库的重要性。
(5)比较该国南、北方农业结构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南、北方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意义。
(2)归纳该国主要城镇的分布特点。
(3)评价该国南方地区发展铝土冶炼工业的合理性。
(4)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国建设水库的重要性。
(5)比较该国南、北方农业结构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南、北方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通辽市农科院在科尔沁沙地(见图1)建设占地约33.3公顷的沙地生态修复试验基地:主要采用沙地衬膜[经拉沙造田平整后采取铺设衬膜形成防渗层(如图2)]技术种植水稻,并利用稻田里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腐殖质散养鸭子、螃蟹、泥鳅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试验基地发展沙地衬膜种稻的主要原因是( )
A.种植技术先进 | B.劳动力充足 |
C.日照时数长 | D.土壤腐殖质多 |
A.混合农业 | B.生态农业 |
C.季风水田农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A.加剧盐渍化 | B.抑制土地沙化 |
C.改善地下水质 | D.造成生物入侵 |
某小组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选取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图乙图。

【小题1】甲、乙两图正确地反映了地理环境变化的是
【小题2】我国某地水热状况与④、D地区相似,则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

【小题1】甲、乙两图正确地反映了地理环境变化的是
A.甲图反映由两极向赤道的积温变化 |
B.乙图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降水量变化 |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积温变化 |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降水量变化 |
A.热带种植园 | B.地中海型农业 |
C.绿洲农业 | D.旱作农业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8万人。

(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及地形的相关知识,解释青藏地区“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的原因 。
近年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发展有机农牧业生产。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游和清洁能源,推动绿色产业健康发展。
(2)根据材料,概括绿色产业的基本特征 。
青藏地区理论水能资源蕴藏量约占全国1/3,其中90%分布于西藏,10%分布于青海。但两省区水电开发却存在较大差异。仅从2104年的统计来看,西藏水利发电量为14.37亿千瓦时,而青海水力发电量则为372.97亿千瓦时。
(3)分析西藏水能丰富程度远超过青海,开发程度却低于青海的原因 。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8万人。

(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及地形的相关知识,解释青藏地区“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的原因 。
近年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发展有机农牧业生产。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游和清洁能源,推动绿色产业健康发展。
(2)根据材料,概括绿色产业的基本特征 。
青藏地区理论水能资源蕴藏量约占全国1/3,其中90%分布于西藏,10%分布于青海。但两省区水电开发却存在较大差异。仅从2104年的统计来看,西藏水利发电量为14.37亿千瓦时,而青海水力发电量则为372.97亿千瓦时。
(3)分析西藏水能丰富程度远超过青海,开发程度却低于青海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