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C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 世纪 80 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 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图下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3)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C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 世纪 80 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 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图下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3)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茶树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利于氨基酸积累,形成嫩、鲜、爽的茶质。因而有“高山出好茶”之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仅从光照条件上考虑,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茶叶品质较差的是
【小题2】随着高山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有人发起“拒绝购买高山茶”的活动,其主要理由是

【小题1】仅从光照条件上考虑,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茶叶品质较差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增加产量导致品质降低 | B.倡导绿色和节俭的生活方式 |
C.开辟高山茶园易产生水土流失 | D.开辟高山茶园破坏生态平衡 |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在南澳大利亚州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阳光十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下图为落日农场位置及其温室室内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夏季,农场温室地面上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①抑制过高气温 ②增加湿度 ③提高肥力 ④增强光照
【小题2】“阳光十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农场模式的优势是
①利用海水淡化,农场布局更灵活 ②温控温室,全年都可种植,成本低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④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

【小题1】夏季,农场温室地面上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①抑制过高气温 ②增加湿度 ③提高肥力 ④增强光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①利用海水淡化,农场布局更灵活 ②温控温室,全年都可种植,成本低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④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读“河南省地区图”,回答以下问题。

河南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2014年河南省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面积达7164万亩,较上年增加132万亩,其中玉米4925万亩,较上年增加120万亩;水稻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红薯、大豆、杂粮等分别占秋粮的6.4%、9.1%、1.9%。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
(2)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多选)( )
E.中低产田比重大
(3)为继续实现增产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

河南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2014年河南省秋粮种植面积稳中有增,面积达7164万亩,较上年增加132万亩,其中玉米4925万亩,较上年增加120万亩;水稻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红薯、大豆、杂粮等分别占秋粮的6.4%、9.1%、1.9%。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
(2)下列属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是(多选)( )
A.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 |
B.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
C.劳动力资源丰富 |
D.政府大力支持 |
(3)为继续实现增产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4)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当地“谷物带”之称。读图,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气候角度分析,阴影部分成为该地“谷物带”的区位优势在于( )
【小题2】关于该区域“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说法,可信的是()
【小题3】近年来,该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采用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的做法,此举可以( )

【小题1】从气候角度分析,阴影部分成为该地“谷物带”的区位优势在于( )
A.气温年较差大,利于谷物养分积累 | B.全年高温多雨,农业生产不受季节限制 |
C.湿季多雨,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充足 | D.气候温和,便于农民进行生产活动 |
A.地势低平是最大优势 | B.茂密的热带雨林的阻隔是不利条件 |
C.可以改良耕作制度 | D.地广人稀是有利的区位条件 |
A.增加农作物的熟制,提高农业产值 | B.耕作业和畜牧交替,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
C.改革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市场的适应性 |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减轻农民劳动负担 |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某城市附近郊区产业结构及今后的转移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该区域发展的两种农业生产活动:一种是粮食种植,另一种是花卉种植,其中 ,
表示粮食种植, 表示花卉种植。
(2)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题。

(1)该区域发展的两种农业生产活动:一种是粮食种植,另一种是花卉种植,其中 ,
表示粮食种植, 表示花卉种植。
(2)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 )
【小题2】番茄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 )
①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 ②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 ③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
④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⑤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
【小题1】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 )
A.新疆 | B.西藏 | C.安徽 | D.黑龙江 |
①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 ②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 ③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
④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⑤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
A.①②③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河腹地,是新疆重要的绿洲带,在维吾尔语里阿克苏意为“清澈的水”。阿克苏苹果果香浓郁、甘甜味厚、汁多无渣,冰糖心含量高达70%以上,其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之后,而内地苹果由于气温过高而采摘时间都在8-9月。目前阿克苏市全面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分析阿克苏地区苹果品质优良的原因,并说明“互联网+特色农产品” 模式在营销中的作用。
(2)近年来图中阿克苏市附近湿地日益萎缩,指出为防止该湿地萎缩应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新疆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河腹地,是新疆重要的绿洲带,在维吾尔语里阿克苏意为“清澈的水”。阿克苏苹果果香浓郁、甘甜味厚、汁多无渣,冰糖心含量高达70%以上,其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之后,而内地苹果由于气温过高而采摘时间都在8-9月。目前阿克苏市全面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分析阿克苏地区苹果品质优良的原因,并说明“互联网+特色农产品” 模式在营销中的作用。
(2)近年来图中阿克苏市附近湿地日益萎缩,指出为防止该湿地萎缩应采取的措施。
牛仔裤是根据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牧民所穿裤子改造而来,选料多为粗棉布,非常耐磨耐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能够为牛仔裤提供原料的农业带是( )
【小题2】形成农业带③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②为玉米带,美国玉米带与我国东北玉米带都为商品谷物农业,是因为二者共同具备的社会经济条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小题4】有利于①农业带作物夏季生长和秋季收摘的天气条件是( )
【小题5】20世纪30年代,②农业带所在地区出现大规模“黑风暴”,其治理措施主要是( )
【小题6】图中④农业带灌溉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1】能够为牛仔裤提供原料的农业带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B.靠近海洋,水热资源充足 |
C.人口稠密,靠近消费市场 | D.地形崎岖,降水较少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⑤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
A.夏季多雨,利于其生长 | B.秋季少雨,利于其成熟和收摘 |
C.秋季多雨,利于其栽种 | D.夏季少雨,利于田间管理 |
A.休耕 | B.轮作 | C.免耕 | D.植树种草 |
A.地形 | B.灌溉水源 | C.热量 | D.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