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普洱茶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坡地上(见图),其良好的生长条件主要变现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特殊多变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使得不同山坡出产的茶叶,口感有较大差异。在澜沧江与北回归线交汇处,普洱茶区可分为四大板块,即西北茶区(A)、西南茶区(B)、东北茶区(C)和东南茶区(D)
普洱茶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由于存世较少,所产茶叶内质丰富,口感更能体现其独特魅力。尤其是近年来,因其医药保健功能深入研究和发现,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茶人的喜爱。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需求量的增大,自上世纪后期云南开辟了规模化的茶园(台地)茶,它采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在条列式高产的现代茶园中出产茶叶,其树龄较短,产量更大些、采收更方便。但因台地茶品种较新、且有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稍逊于古树茶。

(1)分析A、B、C、D四个古茶主产区中,B产区的普洱茶原料品质最优的原因。
(2)指出普洱古树茶产量低的原因。
云南普洱茶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坡地上(见图),其良好的生长条件主要变现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特殊多变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使得不同山坡出产的茶叶,口感有较大差异。在澜沧江与北回归线交汇处,普洱茶区可分为四大板块,即西北茶区(A)、西南茶区(B)、东北茶区(C)和东南茶区(D)
普洱茶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由于存世较少,所产茶叶内质丰富,口感更能体现其独特魅力。尤其是近年来,因其医药保健功能深入研究和发现,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茶人的喜爱。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需求量的增大,自上世纪后期云南开辟了规模化的茶园(台地)茶,它采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在条列式高产的现代茶园中出产茶叶,其树龄较短,产量更大些、采收更方便。但因台地茶品种较新、且有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稍逊于古树茶。

(1)分析A、B、C、D四个古茶主产区中,B产区的普洱茶原料品质最优的原因。
(2)指出普洱古树茶产量低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数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他们引进法国优质葡萄品种、意大利的设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生产葡萄酒,现已销往欧洲、香港等地区。读“该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试分析宁夏平原种植葡萄和发展葡萄酒业的区位因素。
(2) Q地冬季气温与同纬度附近地区相比,气温有何特点?简述原因。
(3) 如果该地区农业开发强度过大,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1) 试分析宁夏平原种植葡萄和发展葡萄酒业的区位因素。
(2) Q地冬季气温与同纬度附近地区相比,气温有何特点?简述原因。
(3) 如果该地区农业开发强度过大,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关于甲商品粮食基地与其它基地相比,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小题2】A地区曾经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目前其地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有
①河网稠密,地块小,土壤黏重
②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劳力严重流失
③城市化发展快,非农用地增多
④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小题1】关于甲商品粮食基地与其它基地相比,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 B.光热充足 |
C.发展历史悠久 | D.灌溉水源充足 |
①河网稠密,地块小,土壤黏重
②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劳力严重流失
③城市化发展快,非农用地增多
④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图中乙流域河谷地区是优质葡萄产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

【小题1】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处国际航道的要冲 |
B.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 |
C.周边地区的经济发达 |
D.陆地交通线稠密便捷 |
A.地形 | B.光照 | C.水源 | D.热量 |
南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但近年来,新疆政府决定调整农业结构,压缩棉花种植面积,
大力发展以核桃、红枣、葡萄为主的优质特色林果业。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江汉平原相比,南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小题2】南疆压缩棉花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核桃等优质特色林果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大力发展以核桃、红枣、葡萄为主的优质特色林果业。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江汉平原相比,南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有多条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
B.铁路、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
C.土地资源丰富,有机质含量高 |
D.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A.农民外出,劳动力短缺 |
B.水资源紧张,河流断流 |
C.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 |
D.科技发展,培育出优质瓜果品种 |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③为河流出山口三地,表格中为当地某农场农业产业的统计数据,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对该农场所在地农业区位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2】对该农场农业生产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1】对该农场所在地农业区位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A.该农场可能位于图中③地 |
B.丘陵广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
C.雨热同期,水利工程量小 |
D.使用大型农机具,精耕细作 |
A.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
B.未来可能会减少螃蟹养殖比重 |
C.农场以下河段水质,西岸可能比东岸好 |
D.该农场生产方式可在印度河流域推广 |
读图12,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12中a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小题2】下列关于图12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图12中a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A.冲积扇、三角洲 |
B.瀑布、河漫滩平原 |
C.三角洲、冲积平原 |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
A.a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
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 |
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国农业类型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导致甲、乙两国粮食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热带雨林的集中三大片分布区位于

【小题1】关于甲、乙两国农业类型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
B.甲国粮食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比乙国低 |
C.甲国比乙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
D.甲国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比乙国多、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比乙国低 |
A.甲国比乙国土壤更肥沃、地势更平坦 |
B.甲国比乙国人口更多、土地资源更丰富 |
C.甲国比乙国纬度低,气候湿润,水热条件更优越 |
D.甲国比乙国纬度低,光照更充足、水源更丰富 |
A.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 | B.南亚、南美洲、欧洲 |
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 D.南亚、非洲、南美洲 |
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灌溉用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上用水量曾较少,现在是该国农业用水量最大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地域类型发生了变化,该地主要农产品是
【小题2】乙处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小题3】图中丙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的原因是
①气候较湿润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以耐旱作物为主④以乳畜业为主

【小题1】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上用水量曾较少,现在是该国农业用水量最大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地域类型发生了变化,该地主要农产品是
A.小麦 | B.水稻 |
C.蔬菜与水果 | D.玉米 |
A.受反气旋控制 |
B.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
C.受中纬西风影响 |
D.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
①气候较湿润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以耐旱作物为主④以乳畜业为主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农作物的主产省区在1980年至2010年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千公顷)。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80年至2010年,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重心的变化特点是
【小题2】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①劳动力价格 ②市场距离 ③国家政策 ④热量条件 ⑤产品质量
省区 | 鄂 | 苏 | 冀 | 鲁 | 新 |
1980~1990年 | -136.1 | -59.5 | 362.2 | 672.3 | 254.0 |
1991~2010年 | -145.5 | -310.3 | -644.2 | -1051.1 | 560.7 |
【小题1】1980年至2010年,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重心的变化特点是
A.由东向西再向北 |
B.由南向北再向西北 |
C.由南向北再向东 |
D.由北向南 |
①劳动力价格 ②市场距离 ③国家政策 ④热量条件 ⑤产品质量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