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图示意“工业4.0”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题。

与传统工业比较,“工业4.0”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更大B.对能源的需求量更大
C.更需要廉价的劳动力D.对交通及通信网络的要求更高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3000米以上的冰封峭壁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昆仑雪菊冲泡后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一种饮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材料示意昆仑雪菊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A.冬季寒冷,夏季凉爽B.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C.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D.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
【小题2】近年来,昆仑雪菊人工种植取得成功,产量明显提高,然而大量的雪菊却面临着销售难的问题,制约当地雪菊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A.当地市场小B.劳动力不足
C.价格高消费者难以接受D.产品体积大运输成本高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网红,网络红人的简称。网红经济是以一位网红为形象代表,进行产品推广,在社交媒体上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惊醒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2016年以来网红经济模式已逐步形成产业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网红经济模式与传统实体店零售业相比
A.增加了产品库存B.增加了销售环节
C.扩大了销售范围D.增加了销售成本
【小题2】对网红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①网红的影响力 
②网络信息的通达性 
③网红所在城市的商品生产能力 
④网红所在城市的地价高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世界上某类工业的工业中心三次转移示意图,箭头1发生时间在1915年左右,箭头2发生时间在1970年左右,箭头3发生时间在1985年左右。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类工业最有可能是
A.玩具制造业B.汽车工业
C.电子工业D.钢铁工业
【小题2】目前我国成为该类型工业的迁入大国,主要是因为我国
A.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B.科学技术先进
C.市场广阔D.矿产资源丰富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阴影部分是渭河以北、黄土高原边缘的“旱腰带”地区,该区域十年九旱,许多县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农学专家经多年努力培育出了与旱塬相适应的小麦良种,亩产由20世纪60年代的 61.1千克逐步提高到现在的450千克。


(1)分析“旱腰带”地区小麦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早年“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说明其干旱的自然原因。
(3)现在“旱腰带 ”地区小麦单产大幅提高,推测除生物技术外人们可能还采取的措施。
(4)简述在“旱腰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读下左图为甲地气候类型和下右图海河径流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较大B.矿产资源不足C.水资源短缺D.洪水灾害频发
【小题2】图中甲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灌溉便利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小题3】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价廉质优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⑤D.②④⑤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如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城市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
A.①⑤B.②④C.③④D.①③
【小题2】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C.劳动力充足D.土地租金低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该区域发展的是
A.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
C.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小题2】在湖南、四川等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促进工业的分散
【小题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A.民工短缺B.水源缺乏
C.能源供应紧张D.交通运输落后
【小题4】构建“9+2”泛珠三角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A.“9+2”各省区的地理环境相同B.“9+2”各省区之间都有铁路联系
C.政治协作的需要D.经济互补合作的需要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河南省兰考县位置示意图”、“焦裕禄雕像与焦桐景观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历史上的兰考县曾经是“大风起时,黄沙遮天蔽日,庄稼苗连同耕土一起被大风卷走。” 20世纪60年代初,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广种泡桐,改变了当地的面貌。泡桐适合在沙窝生长,生长速度快。当年焦裕禄书记亲手栽下的泡桐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

泡桐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耐腐蚀、耐高温,是制作乐器的上乘材料,全国90%的民乐音板产自兰考县。

(1)历史上兰考县风沙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焦裕禄书记带领人民在兰考县治沙,选择广种泡桐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广种泡桐改变了兰考县的面貌,这一过程利用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 (选择填空),体现的地理思想有________、________等。
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综合性
(4)兰考县发展乐器制作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等。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基地均位于我国的________气候区,甲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乙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
(2)与乙基地相比,简述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
(3)乙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基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环境问题是_________,其农业发展方向合理的有_________(选择填空)。
A.大力开垦土地发展粮食种植业B.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C.大力发展畜牧业减少种植业比例D.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