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
【小题2】产生字母E~F现象的原因不是( )

【小题1】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
A.城市化 | B.郊区城市化 |
C.逆城市化 | D.城乡差距拉大 |
A.城市环境污染 | B.城市交通拥挤 | C.城市房租昂贵 | D.城乡差距拉大 |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A.德国 | B.澳大利亚 | C.日本 | D.阿根廷 |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 |
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①④ |
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数据统计表。

材料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之一。该地区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发达。据资料统计,江苏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全省企业比重的99. 7%;浙江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近年来比例还在持续上升;上海市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全市法人企业的比重在70%以上。下图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分析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数据统计表。

材料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之一。该地区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发达。据资料统计,江苏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全省企业比重的99. 7%;浙江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近年来比例还在持续上升;上海市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全市法人企业的比重在70%以上。下图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分析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下表为四个地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和农业人口人均粮食产量(吨)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小题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①工业化初期阶段 ②工业化中期阶段
③郊区城市化阶段 ④逆城市化阶段

【小题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A.1985~2004年增多 | B.1985~2004年减少 |
C.2004~2013年增多 | D.2004~2013年不变 |
①工业化初期阶段 ②工业化中期阶段
③郊区城市化阶段 ④逆城市化阶段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图为浙江省2000-201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四条折线中代表第三产业和人口城镇化率的分别是
【小题2】图示期间浙江省
【小题3】图示期间浙江省人口城市化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1】图中四条折线中代表第三产业和人口城镇化率的分别是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② | D.④③ |
A.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
B.城市人口规模增加 |
C.第二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
D.第三产业产值始终未超过第二产业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 B.工业产值持续上升 |
C.就业岗位越来越多 | D.交通条件逐步改善 |
特色小镇是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的“产、城、人、工”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瑞士东南部的达沃斯作为阿尔卑斯山系海拔最高的小镇,由最初的肺病病患疗养区逐步发展成为欧洲最大高山滑雪场,后又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固定会址地,闻名遐迩,是特色小镇的成功典范。现在每年有超过50次的大型国际会议在这个人口仅13万的小镇召开。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达沃斯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固定会址地的优势是
A.铁路、公路网发达,对外交通便捷 | B.高新产业发达,经济基础好 |
C.各行业顶尖人才汇聚,创新环境好 | D.空气质最高,环境非常优美 |
A.增加酒店投入,提高接待能力 | B.拓宽道路,完善市区道路网 |
C.扩大城市用地,提供更全服务 | D.集约用地,增加建筑物高度 |
A.以旅游业为核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
B.以大城市为依托,承接大城市的产业和资金的转移 |
C.考虑特色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
D.发挥当地产业基础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 |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小题1】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比重为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 |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
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
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
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高、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
C.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必然现象,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进程有着 必然的共生关联。2017年按照常住人口核算,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但按 照户籍人口进行统计,城镇化率只有42.35%,两者相差16.2个百分点。结合“1978年至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原动力是( )
A.工业化引发的劳动力需求增多 | B.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 |
C.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剩余劳动力增加 | D.国家户籍制度改革 |
A.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始终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B.2014至2015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速较大 |
C.当前我国城镇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
D.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每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 |
A.驱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 B.增加农民工社会福利保障 |
C.促进农村耕地集约经营. | D.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日本在1950~1970年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②我国自1995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③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慢于日本④日本城市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
【小题2】“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 ②城市结构不合理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③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 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⑤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带来的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日本在1950~1970年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②我国自1995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年③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慢于日本④日本城市化起步晚于韩国,早于中国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 ②城市结构不合理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③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 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⑤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带来的问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