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多向郊区和卫星城移动,其主要原因是( )
A.历史原因 | B.靠近工厂区,便于上下班 |
C.环境相对较好,与母城的交通便利 | D.老城区商业中心大量扩建 |
关于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内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用地
②工业区向市区外缘移动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③工业区内的土地利用最集约
④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是其明显的特征
①城市内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用地
②工业区向市区外缘移动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③工业区内的土地利用最集约
④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巨大的厂房,高耸的烟囱是其明显的特征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关于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建筑往往是城市中最集中.最高的 |
B.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人口密度的昼夜差异大 |
C.生活在中心商务区的都是高收入的人群 |
D.在服务职能范围小.城市等级较低城市中可能没有中心商务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小城市商业区多选择在市中心内是因为其公共设施齐全 |
B.在城市中心对商业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商业为此也付出了高额的地价 |
C.北京天安门广场没有摩天大楼是因为其位于市中心,地价太高 |
D.在城市的郊区都建成若干个不等的卫星城 |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阴影为城区,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 )
【小题2】该城的化工区应规划在 ( )

【小题1】图中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为“江苏某城市不同时期功能区分布图”。该城市常住人口总规模2005年达60.5万人,2014年增至近百万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2005年到2014年,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 )
①面积扩大、分布集中 ②在功能上出现分化
③明显向东部和北部扩展 ④高级住宅区主要分布在东部
【小题2】工业区布局变化的合理性体现在( )
①在空间上更分散,避免污染源过于集中 ②沿公路分布,降低运输成本
③接近原料产地 ④布局在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对城区污染影响小
【小题3】该城市水面面积的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是( )
①调节气温和湿度 ②减轻土地盐碱化 ③提高蓄洪和防洪能力 ④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小题1】从2005年到2014年,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 )
①面积扩大、分布集中 ②在功能上出现分化
③明显向东部和北部扩展 ④高级住宅区主要分布在东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在空间上更分散,避免污染源过于集中 ②沿公路分布,降低运输成本
③接近原料产地 ④布局在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对城区污染影响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①调节气温和湿度 ②减轻土地盐碱化 ③提高蓄洪和防洪能力 ④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下图为“某城市区域示意图”,图中②为石油化工区,③为电子工业区(附近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④为水泥厂。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①处最有可能形成________区,其外围主要是________区。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市区的工厂纷纷向外搬迁,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④中工业布局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①处最有可能形成________区,其外围主要是________区。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市区的工厂纷纷向外搬迁,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④中工业布局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关于城市地租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城市外围道路交会处地租最低 |
B.距市中心越远的地方地租一定越低 |
C.道路交会处地租最高 |
D.城市几何中心地租最高 |
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正确的叙述是( )
A.城市中每一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
B.城市中各功能区之间的界线十分明显 |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 |
D.行政中心区是各类城市共同拥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