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题。
【小题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小题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 年以来我国
时期(年) | 1985~1990 | 1990~2000 | 2000~2011 |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 6.49 | 5.72 | 6.22 |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 3.77 | 4.28 | 3.79 |
【小题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 B.先减后增 | C.不断增加 | D.逐渐减少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
大白天,小区里车位空着,附近办公区停车却‘一位难求,随着私家车普及程度的快速提升,城市停车位的缺口巨大,为盘活现有的停车位资源,“共车停车”应运而生。用户通过“共享停车的相关APP,可以获取附近空闲车位信息,并在地图导航下准确找到车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用户通过“共享停车”的相关APP,査询附近空闲车位,并导航到车位。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数字地球 | B.RS | C.GIS | D.GPS |
A.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 | B.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
C.使车主支付更多费用 | D.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 |
通勤是指从家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下图为某住宅区居民的通勤流量、通勤距离分布方向玫瑰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住宅区居民

该住宅区居民
A.主要出行方向为南、北方向 | B.东南方向的平均出行距离最长 |
C.工作区主要位于居住区的东、西方向 | D.多数可通过步行到达工作区 |
“潮汐车道”是根据早晚交通流量的不同,将不同时段的行驶方向进行改变的车道。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潮汐式拥堵”在各大城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居民的“潮汐化”出行 ②区域功能单一
③城市机动车使用率高 ④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t1—t2时段可能是18-20时左右,进城方向的车辆较多,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
B.t1—t2和t3—t4时段内,可开通进出城潮汐车道,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C.该日此城市进城人数要远远大于出城人数 |
D.t2时刻,该城市进城方向的车辆与道路通行能力持平,且此时城内车辆数量达最大值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为北京市居民甲、乙、丙三类商品的购物出行距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对应普通服装、家用电器、蔬菜食品购物活动的依次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甲、丙、乙 | D.丙、乙、甲 |
A.甲类商品的购物地之间距离最远 |
B.乙类商品的购物频率最高 |
C.丙类商品的平均购物出行距离最大 |
D.三类购物地宜集中布局在交通干道沿线 |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判断下列各题。【小题1】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 | B.人口数量多 | C.人口密度小 | D.经济发展水平快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現。由于环境品质、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小题1】关于图中地租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基础设施、环境品质等条件最好的是
【小题3】图中甲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小题1】关于图中地租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四周向中心递减 | B.南部高地租面积小于北部 |
C.西北方向地租变化梯度最大 | D.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
A.西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北方向 | D.东南方向 |
A.高级住宅区 | B.电子资讯产业园区 | C.文科科技区 | D.化工产业园区 |
“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解放前,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丝区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纺织业蓬勃发展,民乐迅速走上乡村城市化的道路。2000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读民乐地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
A.水运交通便利 | B.科技力量雄厚 |
C.改革开放政策 | D.国内市场广阔 |
A.产业布局靠近河流 | B.纺织产业技术提升 |
C.当地就业结构改变 | D.户籍人口大量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