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小题2】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小题3】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小题1】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塔里木盆地 | B.内蒙古高原 |
C.华北平原 | D.青藏高原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
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适宜 |
B.政治中心的改变 |
C.经济发展较慢 |
D.矿产资源的开发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 | B.江南地区——尖顶屋 |
C.陕北延安——窑洞 | D.云贵高原——蒙古包 |
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小题2】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小题1】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3900 | B.3300 |
C.2900 | D.2990 |
A.E | B.F |
C.M | D.N |
下图“某特大城市某功能区内的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客流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小题2】关于该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根据客流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高级住宅区 | B.市郊农业区 |
C.中心商务区 | D.低级住宅区 |
A.工厂企业集中 | B.地租昂贵 |
C.环境污染严重 | D.文化教育发达 |
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10年与2000年相比
【小题2】城市化进程过快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小题1】2010年与2000年相比
A.中心城区人口增加 |
B.郊区人口急剧减少 |
C.城市的总人口增加 |
D.自然增长率大幅提高 |
A.交通拥堵 | B.噪声污染 | C.住房紧张 | D.就业困难 |
城市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5 -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办公TOD住、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城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发展城市TOD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小题2】按照TOD模式,离公交站点由近到远的功能区依次是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发展城市TOD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节省建设用地 | B.缓解交通拥堵 | C.降低建设成本 | D.增加绿化用地 |
A.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 | B.办公区、居住区、商业区 |
C.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 | D.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
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生态系统模仿自然生态循环,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耦合及资源共享,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产出的最小化。
下图为2005—2015年广州市产业生态化水平综合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广州产业生态化水平年增长率最快的时段是
A.2005~2007年 | B.2007~2009年 | C.2009~2011年 | D.2013~2015年 |
A.城市规模扩大 | B.失业人口增多 |
C.生态环境转好 | D.植被覆盖增加 |
A.交通建设落后,交通拥堵频发 | B.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发展 |
C.工业发展迅速,能源紧张 | D.金融危机,生产效率下降 |
读 “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是
【小题2】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小题1】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是
A.工业人口增加 |
B.工业地域扩大 |
C.工业产值比重减少 |
D.工业产值增加 |
A.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
B.工业化限制城市化 |
C.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 |
D.城市化不利于工业 |
下图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小题2】从图中可看出
【小题3】关于两省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4】随着两省城市化不断发展,可能对乡村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小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用地规模 | B.大中小各级城市总体数量 |
C.城市的人口数量 |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A.1990年两省城市人口总数量相同 |
B.2000年城市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 |
C.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 |
D.江苏省200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 |
A.城市化过程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过程 |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
C.城市化的发展必将会扩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 |
D.城市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
A.农业良田不断减少 | B.交通设施更加落后 |
C.居民住房条件拥挤 | D.大气环境得到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