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80年代下半期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迁出总人口大于20万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河北省。
(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贡献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疆吸引大量移民的主要优势是:①______   ②__________。
(4)90年代以来,重庆和湖北出现了新的移民高潮,这主要是因为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
C.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为我国2017年春运节前迁出率和迁入率前十位城市(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下图为我国2003~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机器、机械、建筑物、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投资占全国比重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17年全国春运节前大数据说明(  )
A.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B.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
C.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D.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
【小题2】图示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实现东西部产业均衡布局B.增加省际人口迁移率
C.加快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D.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叙利亚是中东主要河流发源地,有“中东水塔”之称。叙利亚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叙利亚是阿拉伯世界的五个粮食出口国之一。农业依靠灌溉,出产小麦、大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以及梨、李等水果,出口棉花与小麦、大麦。2011年开始叙利亚陷入持续动荡之中,25万人死于内战,400万人逃亡国外,是25年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2015年以来已有30万难民冒险穿越地中海,其中2500人命丧地中海。
材料二:德国政府对接纳难民持开放态度。2014年德国境内移民人数达1090万人。占总人口20%,去年接纳近90万人。
材料三 叙利亚及其周边地区地图。

(1)叙利亚战争是大国干预与角力的结果,请从地理位置和资源角度说明大国角力叙利亚的原因。
(2)叙利亚难民将德国作为主要目的地,试分析难民潮给德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A.人口迁移规模加大,流动频繁
B.人口迁移流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C.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D.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文化因素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春节前后,上海大量民工往返流动形成的“民工潮”,其人口迁移形式属于
A.生态移民B.智力迁移C.难民迁移D.劳务迁移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战争中伊拉克迁往其他国家的难民被称作国际难民,具体来说应该属于
A.环境难民B.民族难民
C.经济难民D.战争难民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战争中,许多伊拉克人民惧怕战争前往其他国家,导致伊拉克人口数量减少,这种人口迁移属于
A.经济因素的迁移
B.社会文化因素的迁移
C.生态环境的迁移
D.政治因素的迁移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反映了世界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图中曲线表示较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的是( )
A.aB.bC.cD.d
【小题2】2007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
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农村空心化是对我国农村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概括,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吸引力,村庄格局缺乏协调性,乡土文化缺乏延续性,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劳动力、资金和土地非农化。下图为我国农村空心化形成机制的分析框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农村空心化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现代化农村推进速度快
B.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C.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D.农村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小题2】对于农村空心化采取的对策是(  )
A.退耕还林,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B.开发农村旅游,弘扬乡土文化
C.做好村庄合理规划和空间布局
D.开发农村房地产吸引人口回流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