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数字首次突破10亿大关。2008年,印度已经拥有11亿人口。2011年3月印度人口已达12.1亿,在3年时间里印度人口净增1个亿。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7亿,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印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小题3】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带来的压力主要有
①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②劳动力充足,积累多 ③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④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小题1】关于印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期间人口增长了3倍多 | B.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类型属于传统型 |
C.每年净增人口有下降趋势 |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左右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②劳动力充足,积累多 ③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④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为“中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力分布图”,下列省级行政区2000年粮食供养人口数量大于实际人口数量的有

①四川 ②江苏 ③湖南 ④广东 ⑤福建 ⑥广西

①四川 ②江苏 ③湖南 ④广东 ⑤福建 ⑥广西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1949年人口总数约为5.4亿,到1982年增长为10.3亿.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材料二 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后,中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劳动人口增速已经低于总人口增速.十三届五中全会,中央宣布人口与生育政策调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材料三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国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单独夫妇约有1100万对,截至2014年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中请的单独夫妇只有27.16万对。
(1)分析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若维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会出现什么后果?
(3)“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并不多。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我国1949年人口总数约为5.4亿,到1982年增长为10.3亿.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材料二 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后,中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劳动人口增速已经低于总人口增速.十三届五中全会,中央宣布人口与生育政策调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材料三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国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单独夫妇约有1100万对,截至2014年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中请的单独夫妇只有27.16万对。
(1)分析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若维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会出现什么后果?
(3)“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并不多。试分析其原因。
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小题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 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 |
A.欧洲 | B.非洲 | C.北美洲 | D.亚洲 |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两题。

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埃及 | B.德国 | C.新加坡 | D.中国 |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 | B.2000年 | C.2015年 | D.2025年 |
A.人口总数减少 | B.老龄人口增加 |
C.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 D.少儿比重上升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 M 市,成为该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材料二:M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材料三: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

(1)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 M 市,M 市吸引农民迁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在 M 市的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岛环流,近地面风是从 流向 ,原因是 (共3分)
(3)材料三反映了 M 市的 过程。 随着 M 市的不断发展,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哪些?,并请你提出解决措施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 M 市,成为该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材料二:M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材料三: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

(1)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 M 市,M 市吸引农民迁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在 M 市的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岛环流,近地面风是从 流向 ,原因是 (共3分)
(3)材料三反映了 M 市的 过程。 随着 M 市的不断发展,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哪些?,并请你提出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