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
【小题2】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

【小题1】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
A.临界性、警戒性 | B.警戒性、临界性 |
C.相对性、限制性 | D.相对性、警戒性 |
A.人口减少 | B.科技进步 |
C.劳动力增加 | D.消费水平下降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指出自1992至2014年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
(2)据预计,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指出自1992至2014年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
(2)据预计,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契丹族是发源于辽河的游牧民族,唐朝中期时有人口七八十万。《辽史》记载,唐后期中原混战,“民不堪言,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阿保机对逃亡及征战中所俘获的汉人,“命其建城而居,分地耕种”,契丹国逐渐形成“城郭相望,田野益辟”的景象。到1005年人口增至340多万。
材料二:2005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材料三:2005年我国部分省区(下图)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契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
(3)据表中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契丹族是发源于辽河的游牧民族,唐朝中期时有人口七八十万。《辽史》记载,唐后期中原混战,“民不堪言,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阿保机对逃亡及征战中所俘获的汉人,“命其建城而居,分地耕种”,契丹国逐渐形成“城郭相望,田野益辟”的景象。到1005年人口增至340多万。
材料二:2005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材料三:2005年我国部分省区(下图)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契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
(3)据表中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
二战后,德国和沙特阿拉伯都吸引了大量移民。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因老龄化吸收移民 | B.都因资源的大量开采吸收移民 |
C.都因经济发展吸引移民 | D.都因气候优越吸引移民 |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流向,正确的叙述是( )
A.欧洲由战前迁出区变为战后的迁入区 |
B.战前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新大陆迁向旧大陆 |
C.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达国家迁向发展中国家 |
D.非洲、拉丁美洲一直是人口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一直是人口迁入区 |
有关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 B.西亚和北非吸引了大量外籍工人 |
C.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 D.定居移民少,短期流动人口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