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既是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两个人口大国。读以下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中、印两国中2004年新增人口较多的是_______,中国和印度两国新增人口占世界的_____%。
(2)若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根据中、印两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中、印两国中2004年新增人口较多的是_______,中国和印度两国新增人口占世界的_____%。
(2)若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根据中、印两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读下面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L地区湿地广布的自然原因。
(2)试分析图中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A城市所在区域为俄罗斯东部重要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1)简述图示L地区湿地广布的自然原因。
(2)试分析图中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A城市所在区域为俄罗斯东部重要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的原因是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小题2】对图中A处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②老龄化问题严重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④死亡率较高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小题1】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的原因是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②老龄化问题严重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④死亡率较高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A.①④⑥ | B.②③④ | C.③⑤⑥ | D.②④⑤ |
农村空心化是对我国农村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概括,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吸引力,村庄格局缺乏协调性,乡土文化缺乏延续性,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劳动力、资金和土地非农化。下图为我国农村空心化形成机制的分析框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农村空心化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2】对于农村空心化采取的对策是( )

【小题1】关于农村空心化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现代化农村推进速度快 |
B.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C.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
D.农村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
A.退耕还林,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
B.开发农村旅游,弘扬乡土文化 |
C.做好村庄合理规划和空间布局 |
D.开发农村房地产吸引人口回流 |
读我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
【小题2】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小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
A.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 B.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 |
C.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 D.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 B.人口总量占绝对优势 |
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 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
2016年全国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下图为该年我国某地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不大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较大
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小题2】导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不大②平均初婚年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较大
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负相关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政策目标人群妇女总数少 | B.政策目标人群年龄结构偏大 |
C.政策目标人群文化水平高 | D.政策目标人群压力大收入高 |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下图为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A.与教育程度有关 | B.与自然环境有关 |
C.与人口政策无关 | D.与经济水平无关 |
A.城市化 | B.社会稳定 |
C.人口再生产 | D.国防 |
下图示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计划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不同区域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总体上表现为( )
【小题2】导致各地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我国不同区域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总体上表现为( )
A.沿海地区均较早,内陆地区均较晚 |
B.南方地区均较早,北方地区均较晚 |
C.东部地区较早,西部地区较晚 |
D.直辖市2020年前都实现了“人口零增长” |
A.交通便利程度 | B.城市化水平 |
C.人口迁移率 |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小题2】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
【小题3】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

【小题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A.1980年 | B.2000年 | C.2015年 | D.2025年 |
A.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 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
C.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 D.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
A.人口总数减少 | B.老龄人口增加 |
C.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 D.少儿比重上升 |
下图是影响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木桶效应”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制约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资源是
【小题3】【小题4】下列做法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小题1】【小题2】制约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资源是
A.耕地 | B.水 |
C.矿产 | D.森林 |
A.大力开采地下水,促进经济发展 | B.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 |
C.多施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 D.大量开垦林地,发展农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