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下图表示近几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则上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 B.从河北流往河南 |
C.从新疆流往内地 | D.从湖北流往重庆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 D.甲地优美的环境 |
截至2014年3月6日,全国已有浙江、江西、安徽、北京等八个省份依法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我国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因为()
【小题2】到2030年,此项政策将()
【小题1】我国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因为()
A.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增多 |
B.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
C.经济增长快,环境承载力提高 |
D.人口出现负增长,总人口下降 |
A.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
C.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 |
D.降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 |
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ll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00—2010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l88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净增172万人,年均增长9.1%,合肥市城镇化率由44%提高到62.1%,年均提升l.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

(1)合肥市市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材料二 :

(1)合肥市市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增长速度,请说明合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读材料二,说出安徽省面临的人口问题,试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个地区的人口变化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下图为我国华南某市2000~2008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该市人口增长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数量始终在增加 |
B.该时段内,该市人口增幅最大的年份是2003年 |
C.该时段内,该市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减少 |
D.该时段内,该市死亡率高,人口一直呈现负增长态势 |
A.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 | B.城市化水平大幅上升 |
C.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降低 |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比重下降 |
目前欧洲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A.严重的环境污染 | B.医疗卫生水平下降 |
C.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 | D.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
A.人口增长过快 | B.人口数量过多 |
C.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 D.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 |
左图、右图分别是“某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8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左图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A.“低—低—低”模式 | B.“高—低—高”模式 |
C.“高—高—高”模式 | D.“高—高—低”模式 |
A.劳动力数量较少 | B.性别构成较合理 |
C.劳动力比重较大 | D.年龄构成较轻 |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 B.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
C.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A.加剧了水土流失 | B.缓解了人地矛盾 |
C.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 D.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 B.2005年 | C.2007年 | D.2008年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
【小题2】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 )


【小题1】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
A.战争 | B.疾病 | C.生活水平差 | D.老年人口多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