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20分)图为两幅局部地区略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A、B两山脉的走向,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析其对各自所在区域冬季气候的影响。(10分)
(2)与b河相比,a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是什么?(6分)
(3)根据图中信息概括b和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1)说明A、B两山脉的走向,结合两地区大气环流的特点,分析其对各自所在区域冬季气候的影响。(10分)
(2)与b河相比,a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是什么?(6分)
(3)根据图中信息概括b和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17分)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地处北大西洋沿岸,北邻塞内加尔,东部、南部邻几内亚,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根据以下图文材料,完成(1)一(3)题。
材料一 几内亚比绍示意图(图甲)和首都比绍气候统计图(图乙)。

材料二 近年,我国与几内亚比绍合作频繁,中方派遣技术人员,带来了国内的良种和
先进种植技术,提供农机具和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在该国进行水稻种植技术培
训、示范和大田推广,使水稻单产比当地传统种植高5—6倍,被视为国际合作的样板。
(1)随着全球变暖,比热戈斯群岛部分岛礁面临被淹的威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你对该地区能源开发有何建议?(4分)
(2)6月到11月是该地区的雨季,说出此时盛行风向并分析其原因。(6分)
(3)简述几内亚比绍种植水稻的自然区位条件,并分析该国水稻种植有哪些不利的社会经济因素。(7分)
材料一 几内亚比绍示意图(图甲)和首都比绍气候统计图(图乙)。

材料二 近年,我国与几内亚比绍合作频繁,中方派遣技术人员,带来了国内的良种和
先进种植技术,提供农机具和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在该国进行水稻种植技术培
训、示范和大田推广,使水稻单产比当地传统种植高5—6倍,被视为国际合作的样板。
(1)随着全球变暖,比热戈斯群岛部分岛礁面临被淹的威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你对该地区能源开发有何建议?(4分)
(2)6月到11月是该地区的雨季,说出此时盛行风向并分析其原因。(6分)
(3)简述几内亚比绍种植水稻的自然区位条件,并分析该国水稻种植有哪些不利的社会经济因素。(7分)
读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在浙江舟山某军港码头解缆起航,赶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十一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路线图。

(1)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护航官兵发现风浪很小,原因是________。
(2) 图中正确表示冬季洋流流向的是________(A或B),请分析说明其成因。
(3) 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渔业资源比冬季较为丰富。简析该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 “摩天大楼”。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下图示意希巴姆古城位置及土木大楼景观。

(4)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希巴姆古城选址的依据。
(5)根据材料,说明希巴姆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原因。
我国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在浙江舟山某军港码头解缆起航,赶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十一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路线图。

(1)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护航官兵发现风浪很小,原因是________。
(2) 图中正确表示冬季洋流流向的是________(A或B),请分析说明其成因。
(3) 索马里以东近海海域夏季渔业资源比冬季较为丰富。简析该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 “摩天大楼”。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下图示意希巴姆古城位置及土木大楼景观。

(4)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希巴姆古城选址的依据。
(5)根据材料,说明希巴姆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原因。
各地的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图为中国饮食辛辣口味地理分布局部图。图中曲线分别为:年日照1600小时等时数线、一月4℃等温线、一月8℃等温线、70%年等相对湿度线。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
【小题1】上述四种气象要素依次对应的图中曲线是( )
【小题2】产生辛辣口味地域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小题3】我国各地食辣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是因为( )
答下列问题
。

【小题1】上述四种气象要素依次对应的图中曲线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③②④① | D.③④①② |
A.东南沿海因冬季温暖而形成淡味区 |
B.北方因冬季冷湿而形成微辣区 |
C.长江上游因日照时间长而形成重辣区 |
D.平原因冬季冷湿食辣程度较山区高 |
A.全球气候变暖 | B.各地气候趋湿 | C.辣椒种植面积扩大 | D.饮食文化的传播 |
根据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几内亚比绍示意图。

材料二 几内亚比绍属热带季风气候,6月到11月是雨季,吹西南风;12月到5月是旱季,吹东北风。
(1)分析几内亚比绍盛行风的成因。
(2)随着全球变暖,比热戈斯群岛部分岛礁面临被淹的威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请你谈谈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几内亚比绍示意图。

材料二 几内亚比绍属热带季风气候,6月到11月是雨季,吹西南风;12月到5月是旱季,吹东北风。
(1)分析几内亚比绍盛行风的成因。
(2)随着全球变暖,比热戈斯群岛部分岛礁面临被淹的威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请你谈谈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締约方会议于2011年11 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核心议题是“绿色气候基金”,目的是解决温室 气体排放及带来后果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在2007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12月3—14日的印度巴厘岛“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2)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一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在2007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12月3—14日的印度巴厘岛“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2)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从土壤角度,说明燃烧过的雨林区域内森林恢复能力极差的主要理由。
(3)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
(4)简析丁地适宜咖啡种植的气候条件,并对该地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一:图1为巴西略图。图2为图1中甲、乙两地降水量统计图。2019年初以来,巴西境内森林着火点达到了75336处,较去年同期增加85,其中,超过半数是在亚马孙雨林。一份亚马逊雨林火灾的影响研究显示,燃烧过的雨林区域内森林恢复能力极差(如图3)。

材料二:亚马孙河是世界径流量最大的河流,蕴藏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但该流域的水能开发仅占0.5。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高水坝,才能产生足够强力的落差。材料三: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种植和出口国,出口量占比55.73%,以咖啡生豆出口为主(出口占比90.63%),炒磨咖啡和速溶咖啡出口占比较小。咖啡适宜的生长温度介于15℃-25℃之间,适宜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图1中丁地是巴西重要咖啡产区。
(1)与甲地相比,分析乙地的降水特点及造成差异的原因。(2)从土壤角度,说明燃烧过的雨林区域内森林恢复能力极差的主要理由。
(3)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
(4)简析丁地适宜咖啡种植的气候条件,并对该地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高达40°C以上,湖南省平均气温为1951年来最高,降水量为1951年来最少;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松花江流域出现了1998年来最大的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材料二:2013年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

(1)图中甲、乙两地夏季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有何差异?(3分)
(2)今年夏季南方电力供应形势比往年同期更加严峻,请简要分析原因有哪些?(4分)
(3)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今年夏季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4分)。
(4)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气象专家建议,高温期间,乙地区的水稻田应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请简要分析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的作用。(4分)
材料一:今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高达40°C以上,湖南省平均气温为1951年来最高,降水量为1951年来最少;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松花江流域出现了1998年来最大的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材料二:2013年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

(1)图中甲、乙两地夏季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有何差异?(3分)
(2)今年夏季南方电力供应形势比往年同期更加严峻,请简要分析原因有哪些?(4分)
(3)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今年夏季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联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4分)。
(4)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气象专家建议,高温期间,乙地区的水稻田应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请简要分析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的作用。(4分)
下图为西藏怒江流域1971~2007年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图(细线为历年值,点线为多年平均值,粗线为变化趋势值),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由图可知西藏怒江流域( )
【小题2】西藏怒江流域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趋势会导致该流域内( )

【小题1】由图可知西藏怒江流域( )
A.1971~2007年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
B.1971~2007年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
C.1971~2007年年降水量均小于多年平均值 |
D.1997~2007年年平均气温均大于多年平均值 |
A.永久冻土层厚度变薄 | B.雪线高度下降 | C.生物量减小 | D.蒸发量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