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材料一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两洋铁路”,是指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太平洋东岸及大西洋海岸的铁路建设项目。铁路规划总长5000千米,其中2000千米铁路线基本是既有线路,需要新建大约3000千米铁路,并且需要经过安第斯山脉。我国领导人表示,中方愿根据秘方需求和规划,充分利用铁路、港口、电力、通信等领域产能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两洋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材料二 下图为秘鲁城市、既有铁路和秘鲁境内“两洋铁路”规划路线图。

(1)简述秘鲁既有铁路的分布特征。
(2)描述秘鲁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明在“两洋铁路”建设中铁路工人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4)分析我国积极参与“两洋铁路”的建设,会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哪些有利影响。(6分)
材料一 2012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体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成果。但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受到国际谴责。2℃的气温警戒线则被人们熟知,有人认为这是地球所能承受的升温极限。
材料二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次会议旨在解决____________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3)材料一中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

【小题1】长期以来,关于丙水域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
A.其战略地位问题 | B.其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
C.该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 D.该地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
A.气候干旱,降水越来越少,湖面缩小 | B.蒸发和灌溉的原因,汇入湖泊的河水日益减少 |
C.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使湖面缩小 | D.人们大肆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使湖面缩小 |
天并是对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天空地的称谓,即时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为两面有围墙的中间的空地,天井结构在建筑中有较强的隔热、通风和排水等效果。其原理主要是“烟囱效应”:夏季在太阳辐射下,天井部分空气温度升高快。在热浮力的作用下空气上升,导致天井口处形成负压,气流由天井底部向天井口流动。从而形成烟囱效益。烟囱效应对室内气流起到了“找风”的政果。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天井始构图。
【小题1】图中带有天井结构的建筑多分布于( )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南方地区 | D.青藏地区 |
A.面向天井设窗 |
B.背向天井设窗 |
C.侧向天井设窗 |
D.不设窗 |
A.防火作用 |
B.逃生作用 |
C.排水作用 |
D.采光作用 |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要求各方将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两摄氏度以内”作为目标,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2020年后,各国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轩然大波。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关联性较大的是
A.近2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增幅达26% |
B.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 |
C.武汉市惊现多个“马尔代夫”美景 |
D.黄河水由“黄”变“清” |
①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
②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和选用抗旱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等
③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土地(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④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修建防护坝堤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小题1】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依次是
A.巴西、印度、中国、美国 |
B.中国、美国、印度、巴西 |
C.美国、中国、印度、巴西 |
D.中国、美国、巴西、印度 |
A.甲、乙两国都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 |
B.丙、丁两国都是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 |
C.四个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丁国 |
D.乙和丙两国高原面积都很广阔 |

【小题1】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 B.地壳运动 |
C.大气运动 | D.洋流 |
A.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和年降水量相反 |
B.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春季降水量增加趋势小于冬季 |
C.气候变化趋势以暖湿化趋势为主 |
D.气温不断升高,缺水现象日益严重 |
A.1月份0 ℃等温线将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
B.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 |
C.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将向南移 |
D.西北地区因蒸发加剧导致降水增加 |

【小题1】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 B.地形 | C.资源 | D.军事 |
A.降水少,径流量小 |
B.泥质沙岸不利于港口城市建设 |
C.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 |
D.沿海台风出现的频率高,不利于城市发展 |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绘制的全球地面气温距平演变趋势
【小题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A.保温作用 |
B.温室效应 |
C.热岛效应 |
D.全球气候变暖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