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剖面沿线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导致A、B两处景观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3】图中C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有关剖面沿线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为热带草原景观 | B.B处为热带草原景观 |
C.A处自然带谱比较复杂 | D.B处自然带谱比较单一 |
A.大气环流 | B.地形地势 |
C.经度差异 | D.海陆位置 |
A.火口湖 | B.冰川侵蚀 |
C.断裂塌陷 | D.河道淤塞 |
下列地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气候干旱,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明显 |
B.东部季风区土壤较肥沃——气候暖湿、多森林植被 |
C.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海拔高度影响 |
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纬度位置影响 |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约551m,山顶海拔3099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段垂直植被带内的物种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峨眉山物种最丰富的垂直植被带位于
A.600米以下 | B.600—1099米 | C.1100—1899米 | D.1900—2799米 |
A.位于阳坡,热量充足 | B.位于阴坡,降水充足 |
C.生长空间广,繁殖较快 | D.生存需求低,适应性强 |
A.气候干旱 | B.地形陡峭 | C.土壤贫瘠 | D.人类干扰 |
热带云雾林是指潮湿热带地区经常被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掩盖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气温较低、风力强劲、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云雾出现频率较高的狭窄海拔范围内。左图示意热带云雾林区云雾成因,右图示意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热带云雾林说法错误的是
A.阴天的夜晚水汽更丰富,雾出现的次数更多 |
B.水汽沿着山体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降温,凝结成雾 |
C.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雾出现的频率较旱季高 |
D.热带云雾林树林矮小,植株密度大,附生植物丰富多样 |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③②① | D.②①③ |
A.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 | B.美国境内落基山脉 |
C.中国境内喜马拉雅山脉 | D.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脉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读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小题2】下列关于该山脉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法合理的是

【小题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A.阴山 | B.秦岭 | C.天山 | D.南岭 |
A.北侧降雪多,南侧降雪少 |
B.一月份,北侧气温垂直差异大于南侧 |
C.山脉两侧基带陆地自然带相同 |
D.南侧气温年较差大,北侧气温年较差小 |
2018年9月5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首期成果在拉萨发布。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两条山脉部分地区冰川面积近50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可知
【小题2】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

【小题1】据图可知
A.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持续下降 |
B.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面积更大 |
C.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快 |
D.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 |
A.河流径流量迅速减少 | B.高原固态水储量增加 |
C.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 | D.高原生态系统更为稳定 |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 | 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
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 | 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 |
A.白昼时间较短 | B.日出时刻较晚 |
C.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 D.正午物影较长 |
读我国西部地区雪线高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从A到B处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其原因是什么?
(2)据图判断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雪线 (高、低),其原因是什么?
(3)试简述P地该景观的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P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图中从A到B处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其原因是什么?
(2)据图判断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雪线 (高、低),其原因是什么?
(3)试简述P地该景观的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P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下图表示某岛屿的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中信息推测,引起甲地附近等降水量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该岛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

【小题1】据图中信息推测,引起甲地附近等降水量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脉南北走向 | B.暖流自北向南流 |
C.山谷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汇集抬升 | D.位于海湾 |
A.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小 |
B.主要表现为沿海和内陆的差异 |
C.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
D.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