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阳坡 B.北坡为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阳坡 B.北坡为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阴山山脉 | B.安第斯山脉南段 |
C.天山山脉 | D.阿尔卑斯山脉 |
A.热量高于南坡 | B.降水多于南坡 |
C.光照多于南坡 | D.海拔低于南坡 |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小题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3】该山可能位于

【小题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
A.海陆位置 | B.纬度位置 |
C.山脉走向 | D.山体坡度 |
A.40°N附近 | B.40°S附近 |
C.赤道附近 | D.极圈附近 |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南或北)坡,D表示________(南或北)坡。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____。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南或北)坡,D表示________(南或北)坡。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____。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路一带”战略进一步刺激了西部的大开发。图l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图2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l)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线路密度较东部地区明显偏低,制约新疆地区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制约青藏地区铁路线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
(2)日前,从M域发展阶段看,我国西部地区处于________ 阶段,该阶段劳动力由产业活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两部地区转移,其转移的主要是________ 密集型产业和________ 密集型产业。
(4)分析说明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光照强、气温低的原因。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该山脉可能位于( )

【小题1】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 B.光照 |
C.热量 | D.水分 |
A.亚洲大陆东岸 | 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
C.南美洲南部西岸 | 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5 000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现象与图示过程变化相关的是( )
①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②下游河道侵蚀加强 ③地上河的形成 ④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小题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增加 | B.河流流量增加 | C.植被覆盖率上升 | D.河流含沙量增加 |
①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②下游河道侵蚀加强 ③地上河的形成 ④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现象,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图中D处的植被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5)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_______现象,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
(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4)图中D处的植被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5)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25℃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小题2】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小题1】图中25℃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A.山脉的延伸 | B.植被的稀疏 |
C.沿岸的寒流 | D.河流的流向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
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