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东经0度34分,北纬44度50分)的大西洋畔,它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琵拉大沙丘东侧的森林为( )
A.落叶阔叶林 | B.常绿阔叶林 |
C.常绿硬叶林 | D.针叶林 |
A.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字母a对应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荒漠带 | B.热带草原带 |
C.热带雨林带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A.纬度 | B.海陆分布 |
C.洋流 | D.地形 |
①水循环更加活跃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载畜量降低
③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严重
④风力侵蚀减弱,流水地貌广布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CD线为雪线),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于该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若①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小题3】若CD一线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 ℃,该山顶的海拔最接近

【小题1】对于该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比较完整 |
B.北坡地处阴坡和迎风坡,故雪线较低 |
C.该山地可能是我国的武夷山 |
D.南坡地处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差 |
A.南非东南端 | B.欧洲西部 |
C.澳大利亚东南部 | D.长江三角洲 |
A.3700米 | B.4800米 | C.5000米 | D.4680米 |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以下各地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
(2)据图推断非洲自然带分布的总体特征___________。
(3)④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
(4)乞力马扎罗山属于__________(山地类型),该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非常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出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为基础的;A高原形成了与同纬度地区不同的自然带,这种现象的形成受_______因素的影响。

(1)分别写出以下各地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
(2)据图推断非洲自然带分布的总体特征___________。
(3)④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
(4)乞力马扎罗山属于__________(山地类型),该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非常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出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为基础的;A高原形成了与同纬度地区不同的自然带,这种现象的形成受_______因素的影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的,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其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下图示意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获取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生长状况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2】2000年以来广西石漠化区

【小题1】获取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生长状况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 B.GPS | C.GIS | D.数字地球 |
A.植被覆盖率逐年上升 | B.土地开发强度加强 |
C.生态环境改善 | D.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
读“我国某山地北坡植被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该山地北坡草原带上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关于该山北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影响该山地北坡草原带上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
B.水分 |
C.海拔 |
D.经度 |
A.冰雪带下限比南坡高 |
B.自东向西年降水量增加 |
C.自东向西荒漠草原带宽度增大 |
D.自西向东植被带谱趋向简单 |
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A.a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草原带 |
B.c自然带以针叶林为主 |
C.d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e自然带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 |
A.g自然带反映了地方性分异现象 |
B.g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暖流有关 |
C.g自然带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
D.g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信风登陆带来的对流雨 |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为标准。
【小题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小题2】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小题3】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为标准。
【小题1】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A.稀疏灌木 |
B.草地 |
C.农田 |
D.建设用地 |
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 |
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 |
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
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 |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据图判断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
【小题2】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小题1】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
A.太行山 | B.四川盆地 | C.云贵高原 | D.秦岭 |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
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 100m 以下 |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
D.年降水量在 800mm 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
下图示意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其中Ⅰ、Ⅲ为植被指数上升区,Ⅱ为植被指数稳定区,Ⅳ为植被指数下降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A.荒漠、草原 |
B.森林、草原 |
C.山地针叶林 |
D.针阔混交林 |
A.生态退耕 |
B.人口外迁 |
C.冰雪融水增加 |
D.降水显著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