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甲、乙两大自然带分别是
【小题2】造成图示地区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所示甲、乙两大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沙漠带、热带草原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
C.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
A.西部海拔高于中东部地区 | B.西部太阳辐射高于中东部地区 |
C.西部土壤肥力高于中东部地区 | D.西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比中东部显著 |
下图示意新疆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新疆雪线高程的分布特点是
【小题2】与天山东段相比,天山西段雪线高程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新疆雪线高程的分布特点是
A.全境雪线基本与纬线平行 | B.天山地区雪线呈弯曲分布 |
C.雪线高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下降 | D.阿尔泰山雪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
A.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 B.地处伊犁河谷地,空气湿度大 |
C.临近大西洋,水汽充足 | D.海拔高,对空气的抬升作用强 |
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盛行风向为
【小题2】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沿海相比较,图示区域西部沿海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3】图中所示区域西侧海岸线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示区域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 B.西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A.洋流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纬度位置 |
A.风力侵蚀 | B.海水侵蚀 |
C.流水侵蚀 | D.冰川侵蚀 |
读某山南北坡不同高度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变化图,横轴表示测站的海拔,其中441至3539表示北坡测站海拔、934至1739表示南坡测站海拔,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该山脉降水量及降水变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据图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该山脉降水量及降水变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增的趋势不明显 |
B.南北坡的最大降水高度均位于海拔1600-2100m区域 |
C.降水变率与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
D.南坡降水变率明显小于北坡,高山区变率也小于低山区 |
A.该山南坡为迎风坡 | B.该山南坡可能为背风坡 |
C.该山降水越多变率越大 | D.该山南坡更适宜发展牧业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材料二: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不断增加。灌溉对环境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1)该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污染,但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图中反映出灌溉造成的生态灾难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其组成要素是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相互渗透的。其中某一因素的变化,必定会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这种关系,任意对________加以改变,最终可能给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一: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材料二: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不断增加。灌溉对环境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1)该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污染,但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图中反映出灌溉造成的生态灾难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其组成要素是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相互渗透的。其中某一因素的变化,必定会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这种关系,任意对________加以改变,最终可能给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的地坑窑洞建筑,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北方“地下四合院”,最符合生态建筑的原则。它依山靠崖、妙居沟壑、深潜土原、凿土挖洞,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是“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最佳典型。地坑院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米-7米,长12米-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窑洞高约3米,深8米-12米,宽约4米,窑洞两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图)。冬季窑内温度在10℃以上,夏天保待在20℃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许多真实的地坑院村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1)说出地坑院“最符合生态建筑的原则”的理由。
(2)分析地坑院消失的原因,并说明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这一传统文化加以保护。
黄土高原的地坑窑洞建筑,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北方“地下四合院”,最符合生态建筑的原则。它依山靠崖、妙居沟壑、深潜土原、凿土挖洞,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是“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最佳典型。地坑院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米-7米,长12米-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窑洞高约3米,深8米-12米,宽约4米,窑洞两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图)。冬季窑内温度在10℃以上,夏天保待在20℃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许多真实的地坑院村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1)说出地坑院“最符合生态建筑的原则”的理由。
(2)分析地坑院消失的原因,并说明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这一传统文化加以保护。
下图是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小题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所反映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

【小题1】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
A.水分 | B.地形 | C.土壤 | D.热量 |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山水甲桂林,如图,读“桂林山水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 B.整体性 | C.开放性 | D.独立性 |
苏拉威西岛是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个大型岛屿。该岛河网稠密,中部地势险峻,河流航运价值较低。已知该岛目前有127种哺乳动物,其中62%为本岛特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岛哺乳动物特有种类多的原因不包括( )
【小题2】有人要在该岛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小题1】该岛哺乳动物特有种类多的原因不包括( )
A.长期与大陆隔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 | B.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物种丰富 |
C.多高山深谷,地形复杂,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 D.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
A.破坏森林,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 B.导致滑坡、火山等地质灾害多发 |
C.增加降水量,加剧洪涝灾害 | D.破坏森林,造成土地沙漠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