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年降水量 490毫米,海拔500米)进行了植被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据此读下表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小题2】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 覆盖度 | 茂盛度 | 植物种类 | 代表植物高度 |
甲坡 | 30% | 中 | 荆条、野瑞香、黄栌、胡枝子、白艾草 | 荆条0.6米 黄栌0.5米 |
乙坡 | 70% | 强盛 | 荆条、黄栌、蚂蚱腿子、小叶苦枥、野瑞香、柔毛绣线菊、胡枝子、羊胡子草、柴胡、山丹、铁杆蒿、卷柏地衣 | 荆条2米 黄栌1.5米 |
【小题1】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A.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
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 |
C.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
D.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
A.热量适宜 |
B.植物种类优势 |
C.土壤肥沃 |
D.水分条件较好 |
读甲、乙两座山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座山峰可能分别位于( )
【小题2】甲山峰雪线低于乙山峰雪线的主要原因为( )

【小题1】甲、乙两座山峰可能分别位于( )
A.阿尔卑斯山脉、天山山脉 | B.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 |
C.阿尔卑斯山脉、秦岭山脉 | D.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 |
A.纬度高,气温低 | B.距海近,降水多 |
C.山峰坡度较缓 | D.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
下图为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相似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 B.西伯利亚地区 | C.黄土高原 | D.中南半岛 |
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反映了该地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
【小题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的自然现象是( )

【小题1】图中反映了该地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冷—暖湿—干冷交替变化 |
B.温湿—干冷—温湿交替变化 |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
B.黄赤交角的变化 |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
D.人类不断地破坏森林 |
A.雪线上升 | B.暖冬频繁 |
C.海平面下降 |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
读我国某地区2006年5月14日与2008年5月14日两幅影像对比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两幅影像所用到的最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2】对比两幅图可以得出,2008年5月份该地区可能发生的灾害不包括
【小题3】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小题1】形成两幅影像所用到的最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A.地震 | B.滑坡 | C.泥石流 | D.旱灾 |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图中左上方给出了M山对应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
【小题2】导致该地区Ⅰ→Ⅳ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小题1】上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
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
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
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
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
A.地形 | B.太阳辐射 | C.夏季风 | D.地表径流 |
预计在2030年前后建成通车的川藏铁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下图为川藏铁路规划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修建川藏铁路遇到的自然障碍是
【小题3】【小题4】成都平原和青藏高原道路密度不同,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小题5】【小题6】沿途谷底多分布极度耐旱、耐高温的地衣苔藓景观,该现象体现了

【小题1】【小题2】修建川藏铁路遇到的自然障碍是
A.多台风暴雨 | B.地质条件复杂 | C.河流汛期长 | D.紫外线强烈 |
A.地形 | B.降水 | C.热量 | D.光照 |
A.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B.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 D.地方性地域分异 |
读自然带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小题2】图中甲最有可能是( )

【小题1】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A.热量 | B.水分 | C.海拔 | D.纬度 |
A.温带草原带 | B.热带稀树草原带 |
C.亚寒带针叶林带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读某山地自然带及积雪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山地水热资源最优越的是
【小题2】导致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3】图中自然森林的代表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小题4】①—④四地中单位面积积雪量最多的是

【小题1】该山地水热资源最优越的是
A.东坡 | B.西坡 | C.南坡 | D.北坡 |
A.热量 | B.水分 | C.光照 | D.海拔 |
A.针叶林 | B.针阔混交林 | C.常绿阔叶林 | D.季雨林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