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地球1.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恐龙在6 500万年前却突然覆灭。关于恐龙绝灭的原因,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哪一项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
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
C.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D.水的变化
【小题2】中生代恐龙灭绝的事实表明(  )
A.生物灭绝与环境无关
B.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C.地球已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D.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无任何意义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古诗不仅诗句优美,表达作者情感丰富,同时还蕴含着科学知识。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及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其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B.是两地热量差异造成的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地方性分异规律
【小题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理解(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热量条件的差异C.反映了玉门关的水分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基带的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_______。
(2)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列自然带中对应两种气候类型的是(  )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b所在地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形成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h所在地区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_,形成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
(3)a→g→h→d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a、b、c、d四座山脉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是________。
(5)导致d气候类型形成的自然带在非洲和大洋洲缺失的主导因素是(_____)
A.洋流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结合下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A山地可能是下列山地中的(  )
A.秦岭B.大兴安岭C.武夷山D.南岭
【小题2】下面有关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将会使雪线下降B.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雪线低于北坡C.迎风坡雪线高,背风坡雪线低D.雪线在山地南北坡的分布高度相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m。R河中上游地区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1】该区域的典型植被是( )
A.热带季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温带混交林
【小题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发现,B地植被生长比A地更茂盛,原因是B地( )
A.位于向阳坡,光照更充足
B.坡度更缓,土层更厚,土壤水分条件更好
C.地处迎风坡,降水更多
D.温度更高,热量条件更好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叙述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    )
A.坐火车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看到的植被明显变化B.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C.横断山区植被随海拔的变化D.乘飞机从海口市到漠河植被的变化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昆曼公路全长1 800余千米,起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止于泰国曼谷市,跨中国、老挝、泰国三国,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回答昆曼公路沿途景观的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D.非地带性现象 水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