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黄河第一弯玛曲河段河岸线和河流主流线(主流线是河槽各断面流速最大处的连线,也是河槽最深处)变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年份的河岸线,该河段位于甘南草原西南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1年的河岸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面积缩小,与东岸相连 | B.面积扩大,与西岸相连 |
C.面积扩大,与东岸相连 | D.面积缩小,与西岸相连 |
下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有关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貌主要发育于山前地带 | B.该河段主要出现在河流发育初期 |
C.该河段北岸堆积,南岸侵蚀 | D.该河段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
A.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 B.该区域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
C.河流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 D.南岸适合于建设港口 |
下图为某河段景观图。读图分析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快——侵蚀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
B.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
C.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
D.甲——流速慢——沉积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
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谷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下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下图右照片)。

分析圣贝内泽断桥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自然原因。

分析圣贝内泽断桥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自然原因。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河流流出谷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小题2】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

【小题1】该河流流出谷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A.三角洲平原 | B.“U”型谷 |
C.河漫滩平原 | D.洪积平原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以下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漫滩一般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
B.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的中游 |
C.洪积扇一般发育于山前 |
D.河漫滩平原一般发育于河流入海口的外海滨地区 |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自湖北省枝江市(枝江大桥)至湖南省城陵矶,全长约327千米,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为微弯分叉型河段,下荆江为蜿蜒型河段,因河流状况不同,其洲滩发育也不尽相同。下图示意2002年荆江河段状况及洲滩分布状况,其中心滩指发育在河心的洲滩,凹岸滩指发育在河流凹岸的洲滩,凸岸滩指发育在河流凸岸的洲滩。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荆江河段形成心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小题2】2002年荆江河段岸滩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小题3】2002年荆江河段岸滩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荆江河段形成心滩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 B.侵蚀作用 | C.搬运作用 | D.堆积作用 |
A.凸岸滩面积小于凹岸滩 | B.上荆江心滩面积小于下荆江 |
C.上荆江凸岸滩面积大于下荆江 | D.上荆江凹岸滩面积小于下荆江 |
A.上荆江多分汊,江心流速慢,泥沙易堆积,因而多心滩 |
B.下荆江多曲流,两岸侵蚀作用强,因而多岸滩 |
C.凹岸水流急,泥沙易沉积,因而洲滩面积大 |
D.凸岸水流缓,泥沙易侵蚀,因而洲滩面积小 |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小题2】关于曲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题1】下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A.![]() | B.![]() |
C.![]() | D.![]() |
A.通过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预防洪涝灾害 | B.对曲流筑堤束水,曲流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
C.河漫滩平原,大多是农业的高产区 | D.我国西部草原上的蒙古包蜿蜒密布在蛇曲两侧 |
草原地区河流多蜿蜒曲折,形成蛇曲,下图为我国内陆某草原地区河流的卫星图片(甲图)和该河流某段河岸景观示意图(乙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乙图河流两岸差异的原因是
A.受地球自转影响,左岸陡峻,右岸平缓 | B.受农业耕作影响,左岸平缓,右岸陡峻 |
C.凹岸侵蚀,左岸陡峻,右岸平缓 | D.凸岸侵蚀,左岸平缓,右岸陡峻 |
A.土壤硬度适中,适合河流蛇曲发育 | B.植被根系坚韧,阻挡河流侵蚀、切割 |
C.地转偏向力较大,加剧侵蚀 | D.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流侧蚀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