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B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C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__大,多______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_______,泥沙______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______(交通)。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______)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B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C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__大,多______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_______,泥沙______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______(交通)。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______)
A.“U”形谷 | B.喀斯特溶洞 |
C.河流瀑布 | D.河口三角洲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为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B图为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沙丘地貌。C为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冲积扇地貌。
(2)A、C两图所形成的地貌,位于入海口的是________图,位于出山口的是________图(填字母)。
(3)C图中所示的冲积扇地貌,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1)A图为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B图为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沙丘地貌。C为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冲积扇地貌。
(2)A、C两图所形成的地貌,位于入海口的是________图,位于出山口的是________图(填字母)。
(3)C图中所示的冲积扇地貌,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叙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简析该区域城镇大多集中于西部沿海的主要区位条件。
(3)结合图信息,从环境整体性角度简析辫流的主要成因。
(4)指出利用卡拉克运输的缺点,并推测“让驴驮上,再返回北方”的原因。
(5)根据图示信息,从产业的角度指出叙利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材料一:在幼发拉底河下游平原上、宽广的河谷中河道分叉,发育了大量的辫流(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
材料二。两河顺流运输的传统工具是卡拉克——一种用充气山羊皮支撑的木筏。卡拉克的运载量约35吨,包括人和驴。在幼发拉底河上,从上游至下游旅程,取决于河流的状况,通常持续10日至3周多。到达目的地后,木筏被拆卸,货物和木材卖掉,将羊皮内的空气放出,让驴驮上,再返回北方。
材料三:图1为幼发拉底河沿岸部分区域图,图2为下游辨流示意图,图3为古代交通工具羊皮木筏图。



(1)描述叙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简析该区域城镇大多集中于西部沿海的主要区位条件。
(3)结合图信息,从环境整体性角度简析辫流的主要成因。
(4)指出利用卡拉克运输的缺点,并推测“让驴驮上,再返回北方”的原因。
(5)根据图示信息,从产业的角度指出叙利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读下面“局部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小题2】图中所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小题1】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 B.三角洲 |
C.河漫滩平原 | D.沙丘 |
A.半山腰 | B.河谷平原 |
C.高原面上 | D.高山顶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黄土峁(呈孤立的黄土丘)、黄土墚(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和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这三种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2)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水库往往因为泥沙沉积导致库容不断减少,但图中水库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成至今,库容并没有明显减少。试推断其原因。
(3)图中季节性河流夏季暴雨过后河水浑浊且流量大,冬季断流。请为该河的整治提出合理建议。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某大型水库位置示意图,该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设过程中当地大量村镇人口迁移离开。该区域山清水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旅游景区。

(1)黄土峁(呈孤立的黄土丘)、黄土墚(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和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这三种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2)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水库往往因为泥沙沉积导致库容不断减少,但图中水库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成至今,库容并没有明显减少。试推断其原因。
(3)图中季节性河流夏季暴雨过后河水浑浊且流量大,冬季断流。请为该河的整治提出合理建议。
某科研小组在黄河兰州段南岸马滩附近选取了1个代表性剖面进行高密度采样研究,下图示意黄河兰州段河漫滩沉积物平均粒径(Mz)的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粒度测定,第15层以中砂为主,则第12层的沉积物主要是( )
A.粗砂 | B.细砂 |
C.极细砂 | D.粉砂 |
A.第12层>第3层>第1层 |
B.第2层>第5层>第10层 |
C.第14层>第7层>第9层 |
D.第8层>第9层>第13层 |
A.河漫滩形成后期,较易发生洪水 |
B.马滩河漫滩的洪水主要是冰川融水较多造成的 |
C.河漫滩形成前期,洪水发生频次高 |
D.随着洪水侵蚀,河漫滩的海拔会逐渐降低 |
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13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下图)。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
2014年12月13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下图)。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
读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形 |
B.在B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平原 |
C.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
D.在河段C,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