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中的河流(  )   
A.甲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
B.甲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C.甲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
D.甲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7 年 3 月 27 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据此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以下地形地貌主要在内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是
A.雅丹地貌B.黄河三角洲平原C.喜马拉雅山脉D.崇明岛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板块俯冲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洋脊,是大洋板块消亡处
B.②处为海沟,是大洋板块诞生处
C.海沟处的海底岩石,比洋脊年轻
D.洋脊位置,属于板块的张裂边界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依据如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小题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地质勘探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后,得到如下表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三个探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数据(m)
500/300
300/50
500/300
 
【小题1】乙地地形可能属于: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D.背斜山
【小题2】下列有关乙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地地形成因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适合在乙地寻找储油
C.修建一条南北向走向的隧道最适宜的选择是乙地
D.甲丙处钻井会发现同一含煤层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
【小题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B.2C.3D.4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  )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
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
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
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
【小题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
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