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约在1.3亿年前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丙一定是变质岩 | B.甲类岩石可能含有化石 |
C.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乙岩层形成之前地质作用过程有( )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喷出岩 |
B.该地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外力侵蚀作用 |
C.乙岩层形成之前出现了断层 |
D.丙处岩石由于高压条件发生变质 |
A.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B.沉积作用—岩层断裂—岩浆活动—外力侵蚀 |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外力侵蚀 |
D.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岩层断裂—外力侵蚀 |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以广东韶关丹霞地区发育最为完善,因此命名为丹霞地貌。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 | B.流水侵蚀 | C.流水堆积 | D.风力侵蚀 |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19时2分,新西兰南岛发生了7.5级地震,这是因为该地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地带 |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地带 |
C.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的消亡地带 | D.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的生长地带 |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F1F2区域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判断F1F2地区的主要地形,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图中河流沿途居民点很少或居民点规模很小的主要原因。

(1)判断图中F1F2区域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判断F1F2地区的主要地形,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图中河流沿途居民点很少或居民点规模很小的主要原因。
崮,是一种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高度在10米至100米之间。山东枣庄市抱犊崮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数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述说着远古的繁盛。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构成抱犊崮的岩石属于( )
A.石灰岩 | B.页岩 |
C.花岗岩 | D.大理岩 |
A.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 |
B.海相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 |
C.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 |
D.外力侵蚀—海相沉积—隆起抬升 |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的形成原因是( )
A.非洲、亚洲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挤压形成的 |
B.南极板块、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的 |
C.美洲和南极洲板块相撞挤压形成 |
D.南极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
读下图,分析图中( )


A.天池的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和河流水 | B.天池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
C.岩石物质于上地幔 | D.岩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
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小题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A.火山活动 | B.溶洞塌陷 | C.地壳下陷 | D.岩石崩塌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 B.“浮石”孔隙源于流水侵蚀 |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