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终碛是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而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形成的终碛堤特点相差较大。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山岳终碛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山岳终碛堤最可能位于
【小题2】图中两道终碛堤显示
【小题3】与大陆冰川相比,山岳冰川的终碛堤

【小题1】图中山岳终碛堤最可能位于
A.高山冰川带 | B.高山针叶林带 |
C.高寒荒漠带 | D.高山草原带 |
A.气温升高,冰川扩张 | B.气温升高,冰川退缩 |
C.气温降低,冰川扩张 | D.气温降低,冰川退缩 |
A.比较低,长度小 | B.比较高,长度大 |
C.比较低,长度大 | D.比较高,长度小 |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偏东风 | B.偏南风 |
C.偏西风 | D.偏北风 |
A.风速快 | B.植被多 |
C.坡度缓 | D.降水多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用等高线反映某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下图为“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0孔的孔深可能是
【小题2】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
【小题3】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小题1】10孔的孔深可能是
A.245米 | B.300米 | C.345米 | D.355米 |
A.12-11-6 | B.10-9-7 | C.12-10-9 | D.11-9-7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 B.减小洪水危害 |
C.改善其航运条件 | D.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调整 |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岩层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小题2】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小题1】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 B.背斜 | C.向斜 | D.断层 |
A.地壳运动所致 | B.内力作用所致 |
C.岩浆活动所致 | D.外力作用所致 |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完成相关问题。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N,103°E)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地震发生时,在太平洋上( )
A.只测到横波
B.只测到纵波
C.同时测到横、纵波
D.横、纵波均测量不到
(3)结合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N,103°E)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地震发生时,在太平洋上( )
A.只测到横波
B.只测到纵波
C.同时测到横、纵波
D.横、纵波均测量不到
(3)结合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泰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名胜古迹众多而名扬中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泰山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表现为()
【小题2】泰山因拔地通天之势而以“雄”著称,“拔地通天”的成因是()
【小题1】影响泰山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表现为()
A.风力作用 | B.冰川侵蚀 |
C.流水作用 | D.流水堆积 |
A.岩浆喷发而形成 |
B.断层之间的岩块上升而形成 |
C.板块水平挤压而形成 |
D.岩块崩塌而形成 |
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題。

【小题1】甲地洋流()
【小题2】甲地及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区,主要原因是()

【小题1】甲地洋流()
A.向北流 | B.是寒流 |
C.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减湿作用 |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增湿作用 |
A.地处海陆交界地带 | B.地处板块交界地带 |
C.沿岸地形复杂 | D.沿海大陆架狭窄 |
图示地区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示的是地层编号(1→5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哪个省区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哪个省区
A.新疆 | B.福建 | C.安徽 | D.广东 |
A.该地水资源短缺 |
B.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
C.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
D.图示区域有2个背斜,1个向斜,1个断层 |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下图中甲、乙两图为喀什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2)简述甲图所示区域地势特征,并分析A处地貌类型的成因。
(3)读图乙,解释喀什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甲 乙
(1)指出甲图所示区域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并列举两例典型的地貌形态。(2)简述甲图所示区域地势特征,并分析A处地貌类型的成因。
(3)读图乙,解释喀什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 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千米,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下图为黄河历次大改道示意。

(1)甲虚线框内为何种地貌类型?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的集中区域?
(2)图示渤海海岸线的变迁与黄河改道存在怎样的关联性?此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海岸线的变迁?
(3)图示的大运河线路为元代以后改建的线路,试从自然地理方面说明其选线依据。
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 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千米,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下图为黄河历次大改道示意。

(1)甲虚线框内为何种地貌类型?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的集中区域?
(2)图示渤海海岸线的变迁与黄河改道存在怎样的关联性?此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海岸线的变迁?
(3)图示的大运河线路为元代以后改建的线路,试从自然地理方面说明其选线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