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分为热融沉陷地貌(图a)和热融滑塌地貌(图b)两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小题2】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

【小题1】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A.云贵高原 | B.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 |
C.巴西高原 | D.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 |
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 B.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 |
C.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 D.面积广、水量大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博客中写到:这里的十二使徒岩(图5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七个……

(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的阐述。
“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的侵蚀于相对松软石灰岩的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
(2)图中b与a比较,指出其明显变化并说明变化的自然原因。
(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未来将会发生的自然变化。
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博客中写到:这里的十二使徒岩(图5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七个……

(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的阐述。
“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的侵蚀于相对松软石灰岩的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
(2)图中b与a比较,指出其明显变化并说明变化的自然原因。
(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未来将会发生的自然变化。
(2016·兴化模拟)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材料二 林芝地区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三 该地区为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因物产丰富被称为“雪域江南”。
(1)简析图中丹娘乡附近河谷中沙洲与沙丘的形成过程。
(2)简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分析“雪域江南”的区位优势条件。
(4)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某地区地形图及丹娘乡附近河道景观图。

材料二 林芝地区气候统计资料。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气温(℃) | 0.5 | 2.3 | 5.5 | 8.5 | 11.8 | 14.8 | 15.8 | 15.3 | 13.5 | 10.0 | 5.2 | 1.4 |
平均降水量(mm) | 1.6 | 4.4 | 17.0 | 47.1 | 74.3 | 125.2 | 133.9 | 123.3 | 114.6 | 39.9 | 5.3 | 1.4 |
材料三 该地区为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因物产丰富被称为“雪域江南”。
(1)简析图中丹娘乡附近河谷中沙洲与沙丘的形成过程。
(2)简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分析“雪域江南”的区位优势条件。
(4)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的原因。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题。

【小题1】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小题1】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 B.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学生小李从①到②沿某河段进行地理考察,并记录如下:①处河床沉积物颗粒大、棱角分明,②处河床沉积物颗粒小且圆滑光溜; 在③处捡到一些层次分明内有化石的石头,④处山崖上有不少石英岩;低山坡上常绿阔叶林茂密;农民正在田里播种小麦。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材料分析,可得
【小题2】考察季节最有可能是

【小题1】据材料分析,可得
A.考察路线从河流下游到上游 |
B.地质史上曾经内力活动活跃 |
C.河水在③侧比④侧流速大 |
D.石英岩两侧应该石灰岩广布 |
A.初春 | B.盛夏 | C.深秋 | D.严冬 |
下面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右图中砂砾岩属于左图中的
【小题2】由右图可知


【小题1】右图中砂砾岩属于左图中的
A.甲 | B.丙 | C.丁 | D.戊 |
A.当地地表形态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B.①②两处岩石可能变质为板岩和大理岩 |
C.当地发生过明显的岩浆活动,因此不可能寻找到化石 |
D.地质事件发生过程是: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
关于三大类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沉积岩有层理构造 | B.沉积岩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岩 |
C.变质岩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D.变质岩中可能有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