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

【小题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①花岗岩 ②石灰岩 ③砾石层 ④页岩
【小题2】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的是

【小题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①花岗岩 ②石灰岩 ③砾石层 ④页岩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 B.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
C.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
下图为沿赤道所作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板块①主要位干10°W~60°E之间,读图后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板块⑤为
【小题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安第斯山脉是由图中哪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
【小题3】下列地貌成因中搭配错误的是

【小题1】板块⑤为
A.亚欧扳块 | B.太平洋板块 | C.南极洲板块 | D.美洲板块 |
A.①② | B.②③ | C.④⑥ | D.⑤⑥ |
A.三角洲—流水的沉积 | B.峡谷—流水的侵蚀 |
C.沙丘—风力的侵蚀 | D.溶洞---流水的溶蚀 |
2015年大批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以及北非等地的难民颠沛流离,在辗转多国后进入德国。下图为欧洲局部简图(图中箭头表示难民迁移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所在岛屿处于 与 之间的 (填“张裂”或“碰撞”)地带,多火山、地震。
(2)甲、乙两地夏季降水较多的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
(3)图中难民迁移路线所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 、山地垂直带、 。
(4)大量难民涌入德国的原因是 。

(1)甲所在岛屿处于 与 之间的 (填“张裂”或“碰撞”)地带,多火山、地震。
(2)甲、乙两地夏季降水较多的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
(3)图中难民迁移路线所经过的自然带主要有 、山地垂直带、 。
(4)大量难民涌入德国的原因是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位置及其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 ②过度使用水资源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火山喷发频繁
【小题2】按照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情况推测,历史上该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应是()

【小题1】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①滑坡、泥石流频发 ②过度使用水资源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火山喷发频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甲地层沉积时期 | B.乙地层沉积时期 | C.丙地层沉积时期 | D.丁地层沉积时期 |
据日媒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7月26日凌晨,櫻岛火山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式喷发,喷烟距火山口岛达5000米,浓烟滚滚,伴随有闪电,堪比世界末日。下图左为樱岛火山爆发的景观图,下图右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樱岛火山爆犮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图5中的
【小题2】樱岛火山喷发会使当地
【小题3】监测樱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烟变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小题1】樱岛火山爆犮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图5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 B.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
C.大气逆辐射减弱 | D.昼夜温差变大 |
A.RS | B.G1S | C.GPS | D.虚拟现实 |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有()
【小题2】成因与⑤相似的山地是()

【小题1】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有()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①④ | D.②④ |
A.珠穆朗玛峰 | B.勃朗峰 | C.华山 | D.南岭 |
读“地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岩层中最老的是_______层,最年轻的是______层。
(2)地点3缺失B岩层,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地点1A岩层含有煤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若地点2B地层含有石油,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

(1)A、B、C岩层中最老的是_______层,最年轻的是______层。
(2)地点3缺失B岩层,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地点1A岩层含有煤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若地点2B地层含有石油,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在南极大陆由于气温低,地层中不可能形成煤层 |
B.南极大陆地层中可能有煤层,因为南极在地质历史时期可能气候较温暖,形成了煤层,并保存到了现在 |
C.含有煤层的大陆是从别的地方移动到了现在的位置 |
D.煤层是地球形成早期温度较低时形成的 |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属于________,C处的外力作用是以________作用为主。
(2)图中B处的地形成因是________,A处的地形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 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C、D四处中,应选建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
(5)我国的汾渭平原按地质构造与图中________(字母)处相同。

(1)下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属于________,C处的外力作用是以________作用为主。
(2)图中B处的地形成因是________,A处的地形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 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C、D四处中,应选建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
(5)我国的汾渭平原按地质构造与图中________(字母)处相同。
下图中左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A地河谷及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地河谷处地质构造为()
【小题2】图中A地河流水面最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A地河谷处地质构造为()
A.断层 | B.背斜 | C.地垒 | D.地堑 |
A.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 B.华北地区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远日点 | D.我国北方寒冷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