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山地的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冰岛位于大西洋东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冰岛有“极圈火岛”之称。结合冰岛活火山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小题2】冰岛的活火山带东西两侧的板块名称及其边界类型分别是()

【小题1】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 | B.玄武岩 | C.石灰岩 | D.大理岩 |
A.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
B.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
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生长边界 |
历史上美国加利福尼亚谷地曾是一个面积宽广、狭长的湖泊。读美国加利福尼谷地古地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断层的形成原因是
【小题2】与加利福尼亚谷地形成相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小题1】图中断层的形成原因是
A.冰川侵蚀致使岩层断裂 | B.板块张裂地壳褶皱凹陷 |
C.板块挤压地壳岩层错断 | D.海浪侵蚀致使岩石塌落 |
A.岩层下陷、流水沉积 | B.岩层抬升、冰川侵蚀 |
C.海浪侵蚀、流水沉积 | D.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右下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右图岩层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1) ②④两处分别可能是哪两类岩石()(2分)
A.花岗岩、石灰岩 B.玄武岩、大理岩
C.喷出岩、沉积岩 D.花岗岩、大理岩
(2)②、⑥处可能存在的矿产分是 、 。(2分)
A.有色金属 B.石油 C.金刚石 D.大理岩
(3)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甲图中①处至少发生过次地震()(2分)
A.2 B.3 C.4 D.5
(4)上图区域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边界,其边界类型为 边界。简述判断边界类型的依据。(4分)
材料一:右下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右图岩层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1) ②④两处分别可能是哪两类岩石()(2分)
A.花岗岩、石灰岩 B.玄武岩、大理岩
C.喷出岩、沉积岩 D.花岗岩、大理岩
(2)②、⑥处可能存在的矿产分是 、 。(2分)
A.有色金属 B.石油 C.金刚石 D.大理岩
(3)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甲图中①处至少发生过次地震()(2分)
A.2 B.3 C.4 D.5
(4)上图区域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边界,其边界类型为 边界。简述判断边界类型的依据。(4分)
下图表示我国某河流附近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图中河流最可能属于
【小题3】图示地区的黄土于

【小题1】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侵蚀和冲积形成 | B.受挤压向下拗陷形成 |
C.由地堑构造形成 | D.风力侵蚀和沉积形成 |
A.黄河水系 | B.珠江水系 |
C.淮河水系 | D.松花江水系 |
A.东部湿润地区 | B.青藏高寒地区 |
C.西北干旱地区 | D.北方半湿润地区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是否发育陡崖
②断层面岩层存在破碎带
③断层面两侧岩层上下错开
④断层面一侧相对下沉的岩体是否形成低地
【小题2】图示地区

【小题1】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是否发育陡崖
②断层面岩层存在破碎带
③断层面两侧岩层上下错开
④断层面一侧相对下沉的岩体是否形成低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
B.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乙山为断块山 |
C.该丘陵地区可以开采到大理岩 |
D.砂砾岩比较泥砂岩坚硬,所以丁断层没影响到 |
图为某地岩层与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A所示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小题2】图B所示甲、乙、丙、丁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小题3】形成图A所示地下洞穴的地质作用主要属

【小题1】图A所示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 B.bcda | C.cdab | D.dabc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① | B.② | C.⑤ | D.⑥ |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岩石按形成的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小题2】图示地区
【小题3】岩石X的主要特点有
【小题4】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小题1】图中岩石按形成的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A.花岗岩、砾岩、页岩、石灰岩 |
B.石灰岩、砾岩、页岩、花岗岩 |
C.砾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 |
D.石灰岩、页岩、砾岩、花岗岩 |
A.断层北侧的岩层相对上升 |
B.甲处山谷由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 |
C.乙处为年轻的背斜山 |
D.丙处地下水容易出露形成泉水 |
A.质地坚硬,光泽度高 |
B.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
C.多气孔构造,质地疏松 |
D.燃点低,可作为能源使用 |
A.有层理构造 | B.常含有化石 |
C.多气孔构造 | 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 |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小题2】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页岩地区 | B.砾石层地区 |
C.石灰岩地区 | D.花岗岩地区 |
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运动 | B.曾经经受水平扩张运动 |
C.没有良好的储油构造 | D.没有良好的储水构造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石灰岩是由沉淀物所生成的岩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通常是由海中微生物和珊瑚的遗骸所形成。石灰岩在陆地上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地表与地下形成了不同的景观。在地表,可以形成孤峰、石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就得益于喀斯特地貌。在地下,溶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溶洞里通常存在着钟乳石、石笋等,更有怪石林立,妙不可言。
材料二:墨西哥某处水下溶洞剖面示意图(左图)。

材料三:在我国,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右图为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材料四:贵州黔西南州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探索出了多种生物治理石漠化的模式。其最主要的模式之一是种植花椒树。
贞丰县顶坛片区石漠化极为严重,极强度石漠化占总面积的80%以上,95%的地表是石旮旯。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水资源严重短缺,被中外专家称为“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1991年,顶坛片区在喀斯特地区海拔较低的向阳坡地种植花椒,在低洼易涝去和迎风坡种植其他植被,成功进行生态修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墨西哥这一地区所经历的内、外力地质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花椒的生长习性。(6分)
材料一:石灰岩是由沉淀物所生成的岩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通常是由海中微生物和珊瑚的遗骸所形成。石灰岩在陆地上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地表与地下形成了不同的景观。在地表,可以形成孤峰、石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就得益于喀斯特地貌。在地下,溶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溶洞里通常存在着钟乳石、石笋等,更有怪石林立,妙不可言。
材料二:墨西哥某处水下溶洞剖面示意图(左图)。

材料三:在我国,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右图为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材料四:贵州黔西南州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探索出了多种生物治理石漠化的模式。其最主要的模式之一是种植花椒树。
贞丰县顶坛片区石漠化极为严重,极强度石漠化占总面积的80%以上,95%的地表是石旮旯。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水资源严重短缺,被中外专家称为“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1991年,顶坛片区在喀斯特地区海拔较低的向阳坡地种植花椒,在低洼易涝去和迎风坡种植其他植被,成功进行生态修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墨西哥这一地区所经历的内、外力地质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花椒的生长习性。(6分)
左图为某地未倒置岩层的垂直剖面图,地表在甲地层之上,图中不同的图例和甲至辛的标示分别代表不同的岩层。丁层与庚层都为火成岩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岩石的碎块。右图为地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表示左图中岩层由老至新的正确顺序的选项是( )
【小题2】右图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
【小题3】右图中长腰山是( )

【小题1】表示左图中岩层由老至新的正确顺序的选项是( )
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
B.辛→庚→己→戊→丁→丙→乙→甲 |
C.辛→庚→己→戊→丙→丁→乙→甲 |
D.辛→己→戊→丙→丁→庚→乙→甲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 D.自A向B由老到新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