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为我国某地区区域图,乙为A河流上一水文站测到的某月连续两天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图中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图示地区的是
【小题3】根据图乙信息推测A河流在图示时间内流量变化特点及成因最有可能是

【小题1】甲图中
A.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 B.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
C.外力作用以风化和流水侵蚀为主 | D.自然带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 B.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
C.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 D.干旱缺水→过采地下水→地面沉降 |
A.第一天降水量大,流量大 | B.第二天降水量小,流量小 |
C.第一天天晴,流量变化大 | D.第二天天晴,流量变化小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源于高黎贡山南麓的大盈江,从数百公里原始森林峡谷穿行,流淌到盈江平原,造就了一片江畔湿地。盈江县因此而得名,盈江县是中国雨林、季雨林分布纬度最北的地区。该县面积不足中国陆地国土的万分之五,却聚集着560种鸟,约占中国已知鸟种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活着的鸟类博物馆”。右图为该流域示意图。
(1)简述地形对大盈江水系特征的影响。
(2)分析盈江县成为中国雨林、季雨林分布纬度最北地区的原因。
(3)盈江县号称“中国活着的鸟类博物馆”,请说明其理由。

发源于高黎贡山南麓的大盈江,从数百公里原始森林峡谷穿行,流淌到盈江平原,造就了一片江畔湿地。盈江县因此而得名,盈江县是中国雨林、季雨林分布纬度最北的地区。该县面积不足中国陆地国土的万分之五,却聚集着560种鸟,约占中国已知鸟种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活着的鸟类博物馆”。右图为该流域示意图。
(1)简述地形对大盈江水系特征的影响。
(2)分析盈江县成为中国雨林、季雨林分布纬度最北地区的原因。
(3)盈江县号称“中国活着的鸟类博物馆”,请说明其理由。
(加试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山东省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三,其“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被誉为“群象经济”。左图示意山东省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烟台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1mm,但烟台市又是全国重点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7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
材料三 2007年3月3日15时,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红色警报,甲海域最低潮高大于150厘米,乙海域最低潮高大于80厘米。
指出烟台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并提出一条解决此问题的工程措施。
材料一 山东省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三,其“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被誉为“群象经济”。左图示意山东省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烟台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1mm,但烟台市又是全国重点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7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
材料三 2007年3月3日15时,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红色警报,甲海域最低潮高大于150厘米,乙海域最低潮高大于80厘米。
指出烟台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并提出一条解决此问题的工程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

材料二:中国局部水系图

(1)表格中的M、N流域分别与图中哪两条水系相对应,其对应数码是:M: ,N: 。
(2)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
流域。
(3)图中A、B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但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A城是由于 ,B城是由于 。
(4)图中甲、乙两条线代表我国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路线,为什么说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5)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材料一:中国部分流域情况表

材料二:中国局部水系图

(1)表格中的M、N流域分别与图中哪两条水系相对应,其对应数码是:M: ,N: 。
(2)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
流域。
(3)图中A、B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但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A城是由于 ,B城是由于 。
(4)图中甲、乙两条线代表我国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路线,为什么说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5)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下图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对应的国家是( )
【小题2】由图中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得出( )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对应的国家是( )
A.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 | B.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 |
C.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中国 | D.澳大利亚、法国、美国、中国 |
A.甲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丙国 |
B.甲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乙国的10倍 |
C.甲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D.甲国水资源总量是这四个国家中最多的 |
读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改善用水结构的角度考虑,节水重点在于
【小题2】有关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从改善用水结构的角度考虑,节水重点在于
A.农业用水 | B.工业用水 |
C.生活用水 | D.生态用水 |
A.总用水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增加 |
B.各年工业用水量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关 |
C.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用水量超过第一产业 |
D.控制生活用水量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根本途径 |
A.水资源的数量对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无影响 |
B.我国黄河以南地区,河流流程长,水能丰富,内河运输发达 |
C.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
D.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展成为著名水稻产区的主要原因是人多地少 |
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我国多数地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投资打井,灌区机井普遍以水泵装机容量按时计费,机井开机时间越长,效益越高。反之则低,导致节水动力不足。下图为某地机井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机井最常见于
【小题2】关于图示机井灌溉方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小题3】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机井最常见于
A.华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青藏地区 |
A.需修筑明渠 | B.占用耕地多 |
C.易引发地面下陷 | D.水质清洁 |
A.增加机井数量 | B.限制农田灌溉的用水量 |
C.推行机井水源开采完全市场化 | D.对超量开采者给予处罚 |
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而△D/Q是2025年减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虑气候变迁,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模式二代表只考虑用水需求的变化,气候维持不变;模式三代表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上表,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
【小题2】根据表中三种不同预测模式的结果,下列推论成立的是

【小题1】根据上表,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
A.欧洲 | B.非洲 | C.北美洲 | D.南美洲 |
A.依据模式一,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南美洲缺水压力最大 |
B.依据模式二,气候条件不变时,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 |
C.依据模式三,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 |
D.依据三个模式,气候变迁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剧缺水危机 |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腾的雨水资源量,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小题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③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小题3】在山西省,下列措施中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小题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黑龙江 | B.新疆 | C.海南 | D.内蒙古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③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A.打坝建库 | B.覆膜种植农作物 | C.植树造林 | D.修建梯田 |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小题2】以下地区水贫困状况及主导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小题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
B.从自然条件看,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 |
C.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 |
D.大致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
A.贵州—低—喀斯特地貌广布 |
B.河南—低—工业节水措施推广 |
C.新疆—高—夏季高温蒸发量大 |
D.海南岛—高—面积较小且起伏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