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开波湖的北部由一条狭窄水道与海洋相连。湖区周围为世界上最集中的产油区之一,有“石油湖”之称。读右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马拉开波湖与海洋直接相通,但它不叫“海”而叫“湖”,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若一艘油轮在委内瑞拉湾海域发生大量原油泄漏,油污带最可能漂向( )

【小题1】马拉开波湖与海洋直接相通,但它不叫“海”而叫“湖”,其主要原因是( )
A.湖水为淡水,并大量流向海洋 |
B.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
C.湖水的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 |
D.位于大陆内部,属于内陆湖 |
A.巴西东海岸 | B.美国西海岸 |
C.墨西哥东海岸 | D.英国西海岸 |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与降水量(左图)、气温(右图)的对应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流域地表水资源年份变化()
【小题2】该河流最可能是()

【小题1】该流域地表水资源年份变化()
A.与气温和降水量均呈正相关 |
B.与气温和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
C.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
D.与气温呈正相关 |
A.长江 | B.珠江 |
C.海河 | D.塔里木河 |
近年来,武汉、广州、杭州、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2011年,“到武汉看海”成为了流行词;2012年,北京“7•21”大雨让77位市民失去生命。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造成市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为降低城市内涝的影响,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小题1】造成市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排水设施不足导致a环节受阻 |
B.城市化导致b环节增强 |
C.全球变暖导致c环节减弱 |
D.热岛效应导致d环节增强 |
A.建立完善城市防洪预警机制 |
B.扩大城市规模,增加道路面积 |
C.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 |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和________。(4分)
(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 水循环环节(填数字)关系最密切。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_______ (填数字)。(4分)
(3)为了更好地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改变水资源时间分配的人工措施是 (2分)
(4)古诗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体现了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2分)

(1)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和________。(4分)
(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 水循环环节(填数字)关系最密切。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_______ (填数字)。(4分)
(3)为了更好地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改变水资源时间分配的人工措施是 (2分)
(4)古诗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体现了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2分)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问题。(共14分)

(1)据图说明该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城市空间分布上的特点。(8分)
(2)图中A地年降水量比B地_____,说明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6分)

(1)据图说明该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城市空间分布上的特点。(8分)
(2)图中A地年降水量比B地_____,说明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6分)
图为某地区某水系分布图和M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降水量柱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洋流N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关于图中洋流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为加那利寒流 |
B.可能为秘鲁寒流 |
C.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流向为自北向南 |
A.甲河径流量夏季大于冬季 |
B.甲河干流易出现凌汛 |
C.冬季M地的沼泽有调蓄洪水的作用 |
D.甲地径流量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夏季蒸发旺盛 |
读非洲某国及附近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国西部沿海地区河流普遍较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2】关于L洋流的性质和流向,正确的是()
【小题3】P地气候特征是()

【小题1】该国西部沿海地区河流普遍较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植被 | D.土壤 |
A.暖流、自南向北 | B.暖流、自北向南 |
C.寒流、自北向南 | D.寒流、自南向北 |
A.雨热同期 | B.雨热不同期 |
C.终年少雨 | D.冬雨显著 |
读“2000~2007年开都河(新疆的大河之一)径流变化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开都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小题2】开都河下游地区自然带最可能是()
【小题3】开都河下游地区的外力作用最主要是()

【小题1】开都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冰川 | B.雨水 |
C.地下水 | D.湖泊水 |
A.温带森林带 | B.温带森林、草原带 |
C.高山草甸带 | D.温带荒漠带 |
A.流水作用 | B.冰川作用 |
C.风力作用 | D.波浪作用 |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森林景观出现在(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