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两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两区域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
【小题2】比较①、②两河流的特征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
【小题3】①、②两河下游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其区位条件是( )

【小题1】有关两区域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
A.受海陆位置影响,中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
B.受洋流影响,南部地区终年温和多雨 |
C.受地形影响,西部地区冬雨夏干 |
D.受大气环流影响,东部地区湿润多雨 |
A.①河上游为季节河,支流多 | B.②河下游径流量较大 |
C.①河下游开发重点是水能发电 | D.②河上游开发重点是农业灌溉 |
A.属于面向市场的商品农业 |
B.以小麦—牧羊业为主 |
C.①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是热量条件 |
D.②河下游地区的农业产品主要面向附近城市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3)辽河平原水资源短缺,试分析辽河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
(4)简述“引松济辽”工程实施对辽河流域水循环及水文特征的影响。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3)辽河平原水资源短缺,试分析辽河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
(4)简述“引松济辽”工程实施对辽河流域水循环及水文特征的影响。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左侧是右图中局部区域某地理要素的放大图,读图回答问题。

(1)阐释图中A处河流流量过程线中C、D两洪峰流量的形成原因。
(2)下图是上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请把它们正确的对应起来。

(3)写出B地气候特点。为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地实施了规模宏大的打井、挖渠等水利工程。说明图中B地农田系统中的主要水利设施的作用。
(4)H河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种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分析大峡谷岩石的主要类型,并说明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1)阐释图中A处河流流量过程线中C、D两洪峰流量的形成原因。
(2)下图是上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请把它们正确的对应起来。

(3)写出B地气候特点。为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地实施了规模宏大的打井、挖渠等水利工程。说明图中B地农田系统中的主要水利设施的作用。
(4)H河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种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分析大峡谷岩石的主要类型,并说明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读江苏和宁夏两省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表中数据表明
【小题2】宁夏人均用水超过江苏的主要原因是
省(自治区) | 人口总数(万) | 人均 用水量 (m3/人年) | 人均生活 用水量 (m3/人年) | 人均生产 用水量 (m3/人年) | 农田灌溉亩 均用水量 (m3/亩年) | 万元GDP 用水量 (m3/万元) |
江苏 | 9566 | 610 | 70 | 540 | 446 | 570 |
宁夏 | 630 | 1780 | 20 | 1750 | 1352 | 4000 |
【小题1】表中数据表明
A.宁夏用水总量超过江苏 |
B.江苏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约为宁夏的10倍多 |
C.宁夏万元GDP用水量是江苏的8倍 |
D.两省区生活用水比重均大于生产用水比重 |
A.宁夏临黄河,水源充足 |
B.宁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 |
C.宁夏人口密度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 |
D.两省区产业结构不同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示意山东省及其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图2示意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山东省人口众多(全国第二),经济较为发达,是中国著名的“温带水果之乡”,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三,大型企业较多,被誉为“群象经济”。
(1)图1中甲城市水资源短缺,试分析其原因。
(2)简析山东发展温带水果生产的有利条件。
(3)描述1990-2011年山东省三大产业及工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山东“群象经济”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 图1示意山东省及其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图2示意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山东省人口众多(全国第二),经济较为发达,是中国著名的“温带水果之乡”,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三,大型企业较多,被誉为“群象经济”。
(1)图1中甲城市水资源短缺,试分析其原因。
(2)简析山东发展温带水果生产的有利条件。
(3)描述1990-2011年山东省三大产业及工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山东“群象经济”形成的原因。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图。甲区域为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值区,但同时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最丰富地区;甲区域南部国家尼泊尔在2015年4月发生了8.1级强地震,造成巨大的损失。乙区域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但因其昼夜温差大,生产的哈密瓜、葡萄等水果质量上乘,远销国内外。

(1)简述甲区域夏季平均气温低的原因。
(2)简单说明甲区域南部地震多发的原因。
(3)请说出乙区域的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地貌类型。
(4)乙区域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的主要补给方式?请从“节流”的角度分析乙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措施。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图。甲区域为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值区,但同时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最丰富地区;甲区域南部国家尼泊尔在2015年4月发生了8.1级强地震,造成巨大的损失。乙区域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但因其昼夜温差大,生产的哈密瓜、葡萄等水果质量上乘,远销国内外。

(1)简述甲区域夏季平均气温低的原因。
(2)简单说明甲区域南部地震多发的原因。
(3)请说出乙区域的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地貌类型。
(4)乙区域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的主要补给方式?请从“节流”的角度分析乙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措施。
分析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大洲 | 欧洲 | 亚洲 | 非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大洋洲 |
河流淡水量 | 76 | 533 | 184 | 236 | 946 | 24 |
4% | 27% | 9% | 12% | 47% | 1% | |
人口比重 | 11.7% | 60.6% | 13.5% | 8.0% | 5.7% | 0.5% |
【小题1】根据上表分析,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最少的大州是( )
A.欧洲 | B.大洋洲 | C.非洲 | D.亚洲 |
A.可能导致居民生活饮用水不足 |
B.可能会严重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 |
C.水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
D.淡水已成为世界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