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 地球上的水
- 自然界的水循环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11分)海水透明度和水色是海水之美的两个基本要素。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程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水色指的是海水的颜色,随阳光入射角的变化,水色发生变换。中国最美的海在南海,春季是南海海水最美的季节。左图和右图是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8月份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四大海域海水透明度的分布规律。(4分)
(2)分析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海水透明度高的原因。(4分)
(3)推测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水色最好的季节,并指出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3分)

(1)简述我国四大海域海水透明度的分布规律。(4分)
(2)分析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海水透明度高的原因。(4分)
(3)推测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水色最好的季节,并指出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3分)
下图为两个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以经济作物P1、P2为原料的工业分别是()
【小题2】洋流L1、L2流向不一致时,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的是()

【小题1】以经济作物P1、P2为原料的工业分别是()
A.橡胶工业、制糖工业 | B.印染工业、棉纺工业 |
C.造纸工业、医药工业 | D.饮品工业、麻纺工业 |
A.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盐度较高 |
B.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
C.澳大利亚混合农场里的小麦正值生长季节 |
D.巴西高原草类茂盛 |
读三大洋各渔场捕鱼量分布表,回答下列各题。
单位:千吨
【小题1】大西洋东北部渔场的名称是( )
【小题2】太平洋西北部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单位:千吨
太平洋渔场 | 印度洋渔场 | ||||||
东北部 | 西北部 | 中东部 | 中西部 | 东南部 | 西南部 | 东部 | 西部 |
2790 | 24565 | 1668 | 8943 | 14414 | 828 | 3875 | 4091 |
大西洋渔场 | |||||||
东北部 | 西北部 | 中东部 | 中西部 | 东南部 | 西南部 | 地中海、黑海 | |
11663 | 2048 | 3553 | 1825 | 1080 | 2651 | 1493 |
【小题1】大西洋东北部渔场的名称是( )
A.纽芬兰渔场 | B.北海道渔场 |
C.北海渔场 | D.秘鲁渔场 |
A.寒流流经 | B.暖流流经 |
C.寒暖流交汇 | D.上升流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下图为智利示意图。

材料二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
材料三 2013年11月17日,首届“智利水果节”在上海开幕。智利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盛产优质葡萄、蓝莓和车厘子,是中国重要的高端水果供应国。该国近年来农业生产走向多元化,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洲等北半球地区。
(1)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结合上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这一说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智利铜矿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推断说明智利水果大规模进军欧美市场的季节。分析智利水果品质好的自然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国农业向多元化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材料一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下图为智利示意图。

材料二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
材料三 2013年11月17日,首届“智利水果节”在上海开幕。智利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盛产优质葡萄、蓝莓和车厘子,是中国重要的高端水果供应国。该国近年来农业生产走向多元化,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洲等北半球地区。
(1)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结合上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这一说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智利铜矿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推断说明智利水果大规模进军欧美市场的季节。分析智利水果品质好的自然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国农业向多元化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富饶的宝岛。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当地水果品种繁多最能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小题2】台湾有“东方盐库”的美誉,与高雄附近的盐场无关的要素是

【小题1】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当地水果品种繁多最能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是
A.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 B.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
C.山麓向山顶的垂直分异 | D.非地带性分异 |
A.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 B.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 |
C.气温高,蒸发多 | D.晴天多,降水少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上许多重要地表形态是由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甲海域是纽芬兰渔场。曾经的纽芬兰渔场鱼获量异常丰富,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鳕鱼渐渐消亡。

(1)指出第四纪乙半岛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分析曾经有“踩着鳕鱼脊背就可上岸”现象的原因。
(3)分析甲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下图示意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上许多重要地表形态是由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甲海域是纽芬兰渔场。曾经的纽芬兰渔场鱼获量异常丰富,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鳕鱼渐渐消亡。

(1)指出第四纪乙半岛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分析曾经有“踩着鳕鱼脊背就可上岸”现象的原因。
(3)分析甲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下图是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在①②③④海区中,最容易形成渔场的是:
【小题2】在①②③④海区中,最容易形成海雾的是:
【小题3】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在①②③④海区中,最容易形成渔场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
B.自然带A→B的变化,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C.E处荒漠成因主要是地处内陆 |
D.F处发生地震是因为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下图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C)。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该图所示可能是()
【小题2】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E、F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小题1】该图所示可能是()
A.北半球的8月 | B.南半球的8月 |
C.北半球的2月 | D.南半球的2月 |
A.F地:气候温和湿润 | B.F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
C.E地:气候温和湿润 | D.E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如图所示北半球是 季节,①海域的洋流呈 流动。
(2)图中在①②③④中最有可能形成渔场的是_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③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 边界处,形成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4)洋流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对流经地区的沿岸气候有_______作用。
(5)半年后,影响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___________。

(1)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如图所示北半球是 季节,①海域的洋流呈 流动。
(2)图中在①②③④中最有可能形成渔场的是_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③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 边界处,形成了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4)洋流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对流经地区的沿岸气候有_______作用。
(5)半年后,影响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