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 地球上的水
- 自然界的水循环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在A河段被称为 ,该河段的河道特征是 ; 。该河段易发生洪涝灾害,试分析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2)为什么长江带给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条支流的泥沙还多?试分析长江在夏秋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的原因。
(3)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4)长江在图示河段内号称“黄金水道”,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评价其发展航运的条件。
材料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省市分布图
材料二: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洞庭湖年输沙量表
| 年输沙量(108m3)
| 占入湖总沙量(%)
|
长江来沙
| 1.094
| 82.0
|
四水来沙
| 0.241
| 18.0
|
入湖总沙量
| 1.335
| 100
|
出湖总沙量
| 0.351
| 26.3
|
湖内沉积量
| 0.984
| 73.7
|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
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表年份 | 1949 | 1958 | 1974 | 1977 | 1984 |
湖泊面积(km2) | 4 350 | 3 141 | 2 820 | 2 740 | 2 691 |
湖泊容积(108m3) | 293 | 228 | 188 | 178 | 174 |
(1)长江在A河段被称为 ,该河段的河道特征是 ; 。该河段易发生洪涝灾害,试分析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2)为什么长江带给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条支流的泥沙还多?试分析长江在夏秋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的原因。
(3)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4)长江在图示河段内号称“黄金水道”,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评价其发展航运的条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据此完成19-20题。
【小题1】【小题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现象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3】【小题4】【小题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小题1】【小题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现象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发生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 |
B.“拉尼娜”现象主要发生于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区 |
C.“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是由于秘鲁寒流势力过强,大量冷海水沿赤道附近西进造成的 |
D.“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势力过强造成的 |
A.秘鲁沿岸多暴雨洪涝 | B.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 |
C.印尼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
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如下图在一个平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地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一:如下图在一个平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地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_______,其数量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环节)数量的多少。
(2)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此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则最可能是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
(3)图中N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网纵横。N处地形的成因是什么?
(4)图中水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其对下游河流径流有明显的________作用。

(1)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_______,其数量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环节)数量的多少。
(2)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此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则最可能是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
(3)图中N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网纵横。N处地形的成因是什么?
(4)图中水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其对下游河流径流有明显的________作用。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这次洪水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回答26~28题。
【小题1】长江洪灾的形成 ( )
【小题2】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一般要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 )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
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
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流域降水增多
【小题3】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措施和防治长江中下游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措施分别是 ( )
【小题1】长江洪灾的形成 ( )
A.完全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 B.人为因素是主导因素 |
C.地形是最主要的因素 | D.气候是最主要的因素 |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
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
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流域降水增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植树造林和加固长江大堤 | B.植树造林和兴建三峡工程 |
C.修建水平梯田和加固长江大堤 | D.加固长江大堤和植树造林 |
下图为“某大河流域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地貌和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小题1】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地貌和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
B.①地地下有可能找到石油 |
C.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
D.从甲到乙,地层形成年代越来越老 |
A.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盐度升高,生态破坏 |
B.河口滩涂面积增速变缓 |
C.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严重 |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
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流量(M2/s)和降水量(mm),据此完成21—22题。

【小题1】从甲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暴雨(24小时雨量超过50mm)出现较多。这里暴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
【小题2】乙图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与径流的变化过程,最大降水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 )

【小题1】从甲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暴雨(24小时雨量超过50mm)出现较多。这里暴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
A.空气对流活动强 | B.受地形阻挡,焚风效应强 |
C.台风活动 | D.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 |
A.全球气候变暖 | B.流域内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提高 |
C.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 D.退耕还沼和退耕还湖效果显著 |
读某区域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均较为丰富的能源矿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地形以_________为主,乙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
(4)甲所示国家国民经济中农业一直不占重要地位,但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需要,仍需开辟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最合适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若只考虑气候条件,农业主要最适合发展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中B地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B处有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是__________________。
(6)与A处河流相比,B处河流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

(1)A地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均较为丰富的能源矿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地形以_________为主,乙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为主。
(4)甲所示国家国民经济中农业一直不占重要地位,但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需要,仍需开辟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最合适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若只考虑气候条件,农业主要最适合发展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5)乙图中B地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B处有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是__________________。
(6)与A处河流相比,B处河流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 ;从地形上看,A处为 ,其成因是什么。
(2)图中B处地质构造为 。
(3)图中①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 。若C处岩石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则可判断其形成时的地质年代为____ 。
(4)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 。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 ;从地形上看,A处为 ,其成因是什么。
(2)图中B处地质构造为 。
(3)图中①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 。若C处岩石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则可判断其形成时的地质年代为____ 。
(4)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 。
读下列材料和“坎儿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坎儿井中的水主要来自____________山脉的冰雪融水,水量随___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为何用暗渠输送,而不是直接在地上开明渠输水?试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坎儿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属于我国的少林地区,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营造防护林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由竖井、暗渠等部分组成,竖井用于开掘时出土和通风;暗渠则用以输水。高山冰雪融水顺着地势输送到盆地里,供人饮用或发展农业生产。

(1)坎儿井中的水主要来自____________山脉的冰雪融水,水量随___的变化而变化。
(2)冰雪融水为何用暗渠输送,而不是直接在地上开明渠输水?试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坎儿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属于我国的少林地区,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营造防护林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