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台风气压分布图(下图),图中圆形曲线表示等压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 ,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_______ 区域。
(2)台风灾害主要由_______ 造成。
(3)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_______ 。减轻该灾害的重要措施是_______ 。
(4)如某地此时吹西北风,则此时台风中心位于该地_______ 方向。

(1)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
(2)台风灾害主要由
(3)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
(4)如某地此时吹西北风,则此时台风中心位于该地
下图为“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发布的2019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移动路径。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海贝思”生成于西北_______洋。
(2)描述台风“海贝思”的移动路径。
(3)台风“海贝思”势力最强的时间是 (选择填空)。
(4)受台风“ 海贝思” 影响, 日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等。
(5)从个人角度,例举预防台风灾害的措施。

(1)台风“海贝思”生成于西北_______洋。
(2)描述台风“海贝思”的移动路径。
(3)台风“海贝思”势力最强的时间是 (选择填空)。
A.10月06日08时 | B.10月13日05时 |
C.10月09日08时 | D.10月08日08时 |
(5)从个人角度,例举预防台风灾害的措施。
当上海以东洋面上形成一个比较稳定强大的反气旋时,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 B.吹东北风,湿热多雨 |
C.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 |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之一。20世纪以来,平均每年大约有6.5次台风登 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_____ 。
(2)实时跟踪台风路径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 。根据材料二中的台风路径图可知,台风“山竹’移动的方向大致为_____ ,在移动过程中台风风力变化的特点是_____ 。
(3)台风“山竹”不仅带来强风、暴雨等气象灾害,且在山区还会诱发_____ 等地质灾害。为减 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一般可采取的共同措施有_____ 、_____ 等。
材料一:图甲为“中国东部地区影响严重的登陆台风次数(1949﹣2000)”和“中国东部台风经济损失(1991﹣2000)”示意图(注:台湾、香港、澳门数据暂缺失)。

材料二:图乙为2018年9月12日台风“山竹”未来120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

材料三:截至2018年9月17日8时,超强台风“山竹”造成深圳、珠海、江门、湛江、阳江 等14个市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95.1万人,4人因灾死亡。台风“山竹”同时还袭击菲律宾,强风 暴雨造成该国至少65入死亡,数十人被泥石流掩理。
(1)从材料一可知,我国受台风影响平均次数多且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区是(2)实时跟踪台风路径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3)台风“山竹”不仅带来强风、暴雨等气象灾害,且在山区还会诱发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3)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3)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高度和天气状况等有关,下图为我国一平原地区夏季某日8时至17时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小题2】该日该地最可能

【小题1】该地可能位于
A.105°E | B.118°E | C.122°E | D.135°E |
A.一直受反气旋控制 | B.出现短时强对流天气 |
C.午后受高气压影响 | D.正经历冷锋天气过程 |
干热风,俗称“火南风”或“火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下图为甘肃省干热风次数与其他气候要素变化对比图。图中标准化数值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反映出甘肃省干热风发生的次数
A.1960-1975年逐渐增加 | B.1960-1995年波动减少 |
C.1975-1985年逐渐减少 | D.1960-2005年波动增加 |
A.相对湿度增大 | B.降水量增加 |
C.全球气候变暖 | D.蒸发量减少 |
A.受高压脊控制 | B.受低压槽控制 |
C.受锋面气旋控制 |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