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下图为某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可能出现降水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④⑤
【小题2】图中风力最小的地点(  )
A.①B.③C.④D.⑤
【小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和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填字母)。
(2)图中天气系统②是_________(气旋、反气旋),中心气流_________(上升、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入冬以来12月16日威海市出现了最强一次降雪,并伴随强风,气象台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据此分析,此次天气变化主要受______(填甲或乙)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年11月下旬天气信息统计表(表中气温数值分别为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天气
多云
中雨
小雨
小雨
多云
中雨

多云
晴到多云
阴有小雨
气温(℃)
12~18
13~15
8~17
5~11
8~13
6~15
3~11
7~13
1~13
9~14
 
【小题1】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三角洲B.松嫩平原
C.黄河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
【小题2】此时期该地降水日数偏多的原因是(  )
A.冷暖气团势力均等,形成准静止锋
B.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
C.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D.热带低压影响频繁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B.冷锋C.反气旋D.暖锋
【小题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贵阳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阴雨连绵B.风和日丽C.晴雨无常D.暴雨如注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对于冷锋过境后的天气,叙述正确的是
A.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好B.出现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
C.有连续性降水或雾D.气温降低,天气转好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关于气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地面空气向中心辐合B.近地面空气向四周辐散
C.中心气流下沉D.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锋面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天气系统在北半球B.该天气系统为准静止锋
C.b地气温低于a地D.c 、d此时锋面过境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日期,甲地天气状况是(   )
A.狂风暴雨B.阴冷潮湿C.昼晴夜阴D.晴朗干燥
【小题2】乙、丙两地天气相比,差异明显的是(   )
A.气压B.降水C.风速D.风向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及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1)A省多发的寒潮与B地夏季的暴雨多与 天气系统有关。
(2)材料中水电站的运行利用的是水循环中的 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不合理利用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如B处附近的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后,在C段河流形成举世闻名的 ,影响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塑造D、E处图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分别是
(4)当台风中心抵达F位置时,宁波的风向为 ,该系统在北半球呈 时针辐合。
(5)E所在省级行政区的某校中学生和四川某校中学生开展如下实验合作:双方各准备一相同规格带密封盖子的玻璃箱(如下图),两箱内放入性质相似、数量相同的沙土,在晴日中午同时把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并盖上盖子,3小时后,同时测量甲、乙玻璃箱内的气温。多次实验之后,测量结果应是E所在省中学生测得的箱内气温更 (填高或低),请从大气受热角度解释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