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风向风频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
【小题2】该地可能为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
A.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 B.常年受极地东风带的影响 |
C.冬季高温多雨,夏季温暖少雨 | D.受季风控制 |
A.伦敦 | B.孟买 | C.新奥尔良 | D.北京 |
读下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季节甲地
【小题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小题1】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B.盛行西南风 |
C.气候炎热干燥 | D.受太阳直射 |

A.A | B.B | C.C | D.D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闽江自西向东流入东海。闽江上游是山区性河流,其特点是两岸多高山峡谷,溪流密布,流程短,落差大。闽江流域多年平均入海泥沙量约为750万吨,大量的泥沙在波浪和南下沿岸流的作用下向入海口南岸移动。闽江口南岸多沙丘,其形成与我国内陆的沙漠化过程类似。下图是闽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下表是闽江口南岸历年各月主导风向、风频和风速示意表。

(1)描述闽江流域年降水空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比较并说明宁化和永安两地河流水文特征的不同点。
(3)分析闽江口南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闽江自西向东流入东海。闽江上游是山区性河流,其特点是两岸多高山峡谷,溪流密布,流程短,落差大。闽江流域多年平均入海泥沙量约为750万吨,大量的泥沙在波浪和南下沿岸流的作用下向入海口南岸移动。闽江口南岸多沙丘,其形成与我国内陆的沙漠化过程类似。下图是闽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下表是闽江口南岸历年各月主导风向、风频和风速示意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记录年代 |
主导 风向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西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东北 | 1955- 1979年 |
风频% | 36 | 36 | 33 | 31 | 28 | 18 | 13 | 20 | 32 | 44 | 42 | 38 | 31 | |
平均风速m/s | 6.9 | 6.7 | 6.7 | 6.6 | 6.0 | 5.1 | 6.4 | 7.6 | 6.9 | 7.5 | 8.0 | 7.1 | 6.9 |
(1)描述闽江流域年降水空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比较并说明宁化和永安两地河流水文特征的不同点。
(3)分析闽江口南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在中国最关乡村——江西婺源,有一古村落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下列农产品最不可能出现在当地居民房顶和晒架上的是()
【小题3】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

【小题1】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阳光充足 | B.地形崎岖 |
C.河网密布 | D.动植物资源丰富 |
A.油菜籽 | B.茶叶 |
C.稻谷 | D.剑麻 |
A.防雨物品 | B.防晒物品 |
C.防寒衣物 | D.薄衣短衫 |
读图及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几内亚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以出口原矿石为主。约2.5吨铝土矿生产1吨氧化铝。氧化铝可直接通过电解法冶炼金属铝。2013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几内亚签署了集矿山、氧化铝厂、内陆运输等设施的炼铝工业合作项目。下图示意几内亚位置与某些地理要素分布图、城市科纳克里气候特点图。

(1)描述科纳克里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几内亚发展炼铝工业的区位条件。概述几内亚发展炼铝工业对本国的有利影响。
(3)几内亚铝土矿石出口到英国,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几内亚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以出口原矿石为主。约2.5吨铝土矿生产1吨氧化铝。氧化铝可直接通过电解法冶炼金属铝。2013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几内亚签署了集矿山、氧化铝厂、内陆运输等设施的炼铝工业合作项目。下图示意几内亚位置与某些地理要素分布图、城市科纳克里气候特点图。

(1)描述科纳克里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几内亚发展炼铝工业的区位条件。概述几内亚发展炼铝工业对本国的有利影响。
(3)几内亚铝土矿石出口到英国,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图中A地的盛行风向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或北)半球,此时A地气候 (多雨或少雨),当该盛行风过强时,将给A地所在国家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
(2)B→C→D→E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地带分异规律,E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
(3)①洋流按性质分属于 (寒流或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
作用。
(4)图中②海域地处非洲板块和 板块的 (生长或消亡)交界处。

(1)此时图中A地的盛行风向是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或北)半球,此时A地气候 (多雨或少雨),当该盛行风过强时,将给A地所在国家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
(2)B→C→D→E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地带分异规律,E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
(3)①洋流按性质分属于 (寒流或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
作用。
(4)图中②海域地处非洲板块和 板块的 (生长或消亡)交界处。
下图为某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则正确的是
【小题2】若此图表示海陆间循环,则正确的是
【小题3】若此图表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则此时

【小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则正确的是
A.甲处为赤道低气压带 |
B.乙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
C.①为东北信风带 |
D.③为高空自东向西的气流 |
A.甲处为海洋,乙处是陆地 |
B.④是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 |
C.②代表陆地表面蒸发和植物蒸腾 |
D.①代表地表和地下径流环节 |
A.北京进入多雨季节 |
B.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 |
C.印度吹东北风 |
D.我国正值冬季 |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
(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为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
(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为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
由于中国各地纬度、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避暑型气候。避暑型气候的重要指标是人体感知温度,由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多种因子构成。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表为图中不同类型避暑型气候及其夏季主要气象指标的对比。其中属于西北山地高原型的是哪一个字母
类型 | 气象指标 | |||
气温/℃ | 湿度/% | 风速/(m·s-1) | 太阳辐射(W·m-2) | |
环渤海低山丘陵型 | 26.6 | 70.4 | 6.4 | 862.7 |
A | 24.3 | 47.7 | 5.0 | 1114.7 |
B | 22.7 | 68.2 | 9.8 | 927.2 |
C | 26 | 49.7 | 5.4 | 929.2 |
D | 26.5 | 34.2 | 6.1 | 971.4 |
A.A | B.B | C.C | D.D |
A.纬度低,气温高 | B.多台风雨 |
C.高海拔地区较少 | D.离海近,湿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