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是我国特有名贵中药材田七的主产地,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云南省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其原因有
①纬度低,热量充足 ②地表崎岖,垂直差异显著 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④开发晚,保护得当
【小题2】文山市虽处在湿润地区,但田七生长期内(3~5月)却常常缺水,这主要是因为

【小题1】云南省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其原因有
①纬度低,热量充足 ②地表崎岖,垂直差异显著 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④开发晚,保护得当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A.用水量大,入不敷出 |
B.降水季节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又导致地表水下渗 |
C.工业化进程快,水源被严重污染 |
D.纬度低,蒸发量大 |
下图为沿某大陆34°纬线所做的气候要素变化曲线图(①表示1月均温,②表示11~4月降水量,③表示7月均温,④表示5~10月降水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大陆是
【小题2】造成该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该大陆是
A.亚欧大陆 | B.北美大陆 |
C.南美大陆 | D.澳大利亚大陆 |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洋流 | D.大气环流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12年9月19日上午,2012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暨2012第八届昆明冷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材料2:昆明和荷兰花卉生产各项条件的贡献率(%)
材料3:“云南区域轮廓图”。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云南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明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2,分析促进昆明花卉生产的措施。
材料1:2012年9月19日上午,2012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暨2012第八届昆明冷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材料2:昆明和荷兰花卉生产各项条件的贡献率(%)

材料3:“云南区域轮廓图”。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云南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明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2,分析促进昆明花卉生产的措施。
图中甲为某半球P地位置示意图,乙为P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丙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P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小题2】图丙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P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小题1】P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①曲线 | B.②曲线 | C.③曲线 | D.④曲线 |
下图为中国某区城图,图中A县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适宜多种花卉生长。

(1)说明图中主要地形类型及外力作用类型。
(2)A地气候冬暖夏凉,试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

(1)说明图中主要地形类型及外力作用类型。
(2)A地气候冬暖夏凉,试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
邢台市某地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下图为该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小题2】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大致是

【小题1】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500m | B.1000m | C.1500m | D.2000m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
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
C.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
D.在一定海拔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超过这一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甲地位于()
【小题2】下列四种气候类型中,主要受甲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是()

【小题1】甲地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 | B.南半球高纬度 |
C.南半球中纬度 | D.北半球低纬度 |
A.热带雨林气候 | B.地中海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热带沙漠气候 |
下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仅从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角度分析,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小题2】关于图中④地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仅从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角度分析,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 B.三种气候类型 |
C.四种气候类型 | D.五种气候类型 |
A.该地7月炎热干燥 |
B.该地冬季温和少雨 |
C.该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D.该气候类型一般只分布在大陆西岸 |
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①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夏季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是

【小题1】关于①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在大陆东岸 | B.②地夏季降水多 |
C.①地降水12月份最多 | D.②地气候在亚洲没有分布 |
A.夏季风 | B.副极地低压带 |
C.西风带 | D.副热带高压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