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每年冬季都需要供暖,每年此时,也随之进入“雾霾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反射 大气辐射
B.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小题2】出现雾砚时,会导致
A.甲增强B.乙减弱C.丙增强D.丁增强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脸颊多为黑红色,中午常脱掉藏袍的一只袖子,这些现象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中⑤表示大气的
A.反射作用B.吸收作用C.保温作用D.辐射作用
【小题3】藏族人脸颊呈现黑红色,原因之一是
A.①过多B.②过强C.③过多D.④过强
【小题4】藏袍适应自然环境,反映出当地
A.①弱、③强B.①弱、④强C.②强、③弱D.②强、④弱
【小题5】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最明显的变化是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现象不属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范畴的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是明亮的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C.冬天晴朗的早晨能见到白霜D.多云的白天气温较晴朗的白天气温低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4年峰会过后,北京再现雾霾天气,污染严重,11月14日PM2.5达到315.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到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A.大气逆辐射B.地面反射
C.大气削弱作用D.大气保温作用
【小题2】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长波辐射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小题3】出现雾霾天气,会使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中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B.
C.D.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晴朗夜晚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因为有利于 (  )
A.减弱①B.增强②C.减弱③D.增强④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①B.②C.③D.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
A.①B.②C.③D.④
【小题3】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较强,但气温较低,其原因是
A.海拔高,空气稀薄B.湖泊多,调节气温能力强
C.降水少,植被稀疏D.地形平坦,冬季风影响大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一般14:00达到最大值
C.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小题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
A.②增强,③减弱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D.②减弱,④增强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大气对a代表的辐射吸收增加
B.a代表的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小题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题文)正确表示太阳、大气、地面三者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是(  )
A.太阳﹣地面﹣大气B.太阳﹣大气﹣地面C.地面﹣大气﹣太阳D.大气﹣太阳﹣地面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