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对我国农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危害较大。下图所示,可能发生霜冻的日期是
A.20~21日B.21~22日
C.22~23日D.24~25日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冻雨是上层的过冷水滴、冰晶、雪花进入中间暖层化为水滴,再降落到近地面并接触到0°C或以下物体立即冻结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气温的垂直分布示意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冻雨的是
A.B.C.D.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焰的微火)。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现象的是
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台风过境
【小题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地表温度低,大气逆辐射弱B.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冷锋过境B.反气旋过境C.气旋过境D.暖锋过境
【小题2】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D.7日河水水位最高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全球气候变暖与图中___环节的增强直接相关
A.①B.②C.③D.④
【小题3】同样是白天,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原因是白天多云时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冬季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左图为“大棚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大棚农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正确的是
A.①减弱B.②不变C.③增强D.④减弱
【小题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大棚内外空气流动状况最可能是
A.B.
C.D.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同一地区,山麓比山顶太阳辐射弱,但气温高,主要是因为山麓
A.吸收太阳辐射多B.吸收大气辐射多
C.吸收大气逆辐射多D.吸收地面辐射多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

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
C.中间层D.热层
【小题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大气主要成份为氢和氦
C.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小题3】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小题4】以下各圈层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平流层存在着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C.中间层常有极光发生,是人类最佳观测点
D.热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不属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是( )
A.吸收B.反射C.散射D.折射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下图示意拉萨位置和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2)指出拉萨所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
(3)分析拉萨7月降水量集中于夜晚的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