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1000百帕和700百帕的等压面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该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则该地可能是( )
【小题2】若该地是北半球的中纬度某气压中心,则下列说法最可能是( )
【小题3】若该地是南半球某地,则近地面风力最大的风向是( )

【小题1】若该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热力环流引起的,则该地可能是( )
A.夏季的湖泊 | B.冬季的湖泊 | C.白天的城郊 | D.夜晚的城郊 |
A.中心气流上升 | B.中心气流下沉 |
C.3300米高空气流呈顺时针流动辐合 | D.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
A.东风 | B.西风 | C.南风 | D.北风 |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
【小题2】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热量交换环节强弱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变大,②变大 | B.②变小,③变小 | C.③变大,④变大 | D.⑤变小,④变大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
【小题2】某地常年受D的控制,气候温和多雨,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为( )

【小题1】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 B.中纬西风带 |
C.副极地低气压带 | D.东北信风带 |
A.热带雨林气候 | B.热带沙漠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下图为我国东、西部地区与全球总辐射量的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全球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与全球总辐射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影响全球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 B.纬度位置 |
C.大气环流 | D.地形地势 |
A.陆域面积 | B.距海远近 | C.天气状况 | D.海拔高低 |
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的 ▲ 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 ▲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并画出相应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 ▲ (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 ▲ 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的 ▲ 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 ▲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并画出相应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 ▲ (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 ▲ 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脸颊多为黑红色,中午常脱掉藏袍的一只袖子,这些现象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读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藏族人脸颊呈现黑红色,原因之一是
【小题2】藏袍适应自然环境,反映出当地
【小题1】藏族人脸颊呈现黑红色,原因之一是
A.①过多 | B.②过强 | C.③过多 | D.④过强 |
A.①弱、③强 | B.①弱、④强 | C.②强、③弱 | D.②强、④弱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球表面,则 地为受热的地区,箭头④代表的含义是 。
(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丙丁乙代表三大类岩石,则丙代表的是 岩,如若丙岩石已经裸露于地表,则丁为 岩,箭头③代表的是 作用,箭头④代表的是 作用。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球表面,则 地为受热的地区,箭头④代表的含义是 。
(2)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丙丁乙代表三大类岩石,则丙代表的是 岩,如若丙岩石已经裸露于地表,则丁为 岩,箭头③代表的是 作用,箭头④代表的是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