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海5 610米高空的风向是
【小题2】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小题1】上海5 610米高空的风向是
A.偏东风 | B.偏南风 | C.偏西风 | D.偏北风 |
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 B.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
C.昆明、重庆、上海、北京 | D.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
下图是某时刻北纬50°纬线上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读图 ,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丙地近地面风向为
【小题3】【小题4】若甲、乙、丙、丁四地均受同等程度的大气污染,则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 是

【小题1】【小题2】丙地近地面风向为
A.西北风 | B.东北风 | C.东南风 | D.西南风 |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丙 | D.乙、丁 |
读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小题2】“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小题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 | B.大气的反射作用——④ |
C.大气的吸收作用——② | D.大气逆辐射作用——③ |
A.①辐射 | B.②辐射 | C.③辐射 | D.④辐射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两箱中都放入相同量的土。甲玻璃箱开口无盖,乙玻璃箱有玻璃密封盖子(如图)。中午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小时后,同时测甲乙玻璃箱里的气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结果:玻璃箱 (填“甲”或“乙”) 内的温度高。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原理。
(2)实验显示:对流层大气直接的主要热源是地面, 地面通过 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而大气又通过 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该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建设 。
(3)这一实验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导致 ,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是指 和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气压:C>B>A>D |
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 |
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 |
D.A处为高压 |
A.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 B.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
C.A处盛行下沉气流 | D.C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右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图中曲线为等风速线,虚线和实线代表不同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湖、岸间环流的原因是
【小题2】若虚线代表偏西风,实线代表偏东风,则此时地方时为

【小题1】形成湖、岸间环流的原因是
A.地形起伏 | B.纬度差异 |
C.季风环流 | D.热力性质 |
A.4:00 | B.9:00 |
C.14:00 | D.20:00 |
下图为南半球同纬度的P、Q及同纬度附近各地近地面与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P、Q两地形成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关于P、Q两地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
①P海洋,Q陆地 ②P陆地,Q海洋 ③P郊区,Q城市 ④P城市,Q郊区
【小题3】【小题4】图中控制Q地近地面的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小题1】【小题2】关于P、Q两地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
①P海洋,Q陆地 ②P陆地,Q海洋 ③P郊区,Q城市 ④P城市,Q郊区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
B.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
C.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
太阳光柱是自然界最美丽的天气现象之一。在温度为-20℃或更低时,空气中数百万个从高空降落的薄片状冰晶,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呈水平状态降落,日光从地平线附近射出,被冰晶反射的阳光几乎是垂直地面的,而形成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国家最可能产生太阳光柱现象的是( )
【小题2】在一天中,太阳光柱最可能发生在( )
【小题3】太阳光柱发生时,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小题1】下列国家最可能产生太阳光柱现象的是( )
A.新加坡 | B.埃及 | C.巴西 | D.俄罗斯 |
A.正午 | B.下午15:0O时 | C.日落 | D.子夜 |
A.雪花飞舞 | B.寒风大作 | C.阴雨连绵 | D.晴朗无风 |